天津一商信息壹周刊(第壹佰壹拾柒期)

发布日期:2022-03-07

行业信息

LV西南首家舰店关闭

近日,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成都仁恒置地广场店宣布因城市门店规划的调整,该门店将于2月28日正式关闭。2010年9月2日,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旗舰店在成都仁恒置地广场正式亮相。该店由“零售建筑设计之王”建筑师Peter Marino参与设计,店铺外墙印有路易威登Monogram花型的巨型玻璃外墙、灯光魔幻的巨型LED屏以及三面临街的巨型陈列橱窗,都是该门店的独特之处。

成都国际金融中心店:2014年7月3日,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国内最大旗舰店——成都IFS专卖店落户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这也是继2010年成都仁恒置地广场旗舰店开业后,路易威登在成都开设的第二家专卖店。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店: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店,是品牌在成都开设的第三家直营店,更是首次入驻中西部机场有税区域。

成都远洋太古里店:路易威登之家成都远洋太古里店于2022年1月21日亮相,这是路易威登位于中国大陆的第三个路易威登之家。(信息来源:华丽志)--友谊商厦供稿

 

揭秘中国新生代内衣品牌

随着“她经济”崛起,女性意识觉醒,中国女性内衣行业也经历着一场变革——从男性审美出发、主张“性感聚拢”的功能性内衣不再大行其道,消费者更倾向选择解放身体束缚的无钢圈/无尺码内衣;标榜“性感身材”的品牌逐渐被关注女性身心愉悦感的新生代品牌所取代。

舒适、悦己成为当下热门的关键词。新锐内衣品牌的发展势头也不容小觑,不断升级、革新,开拓更细分的内衣市场,拓展更多可能性。根据天猫2021年公布的双11数据显示,出海增速最快的十大国货品牌中,半数为中国新生代内衣品牌,分别是NEIWAI内外、Ubras、奶糖派、Bananain蕉内和有棵树,各品牌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实现超过100%的增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商产业的渗透,改变了成长于这一时代背景下的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同时,他们对社交平台有着天然亲切感。诞生于互联网语境下的新消费内衣品牌,既满足了时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传递着追求自由、表达自我的态度。

“悦己”风潮下热闹的内衣市场也吸引着资本的注意。2021年7月,NEIWAI内外完成近1亿美元的D轮融资;同月,Bananain蕉内完成7000万美元的战略融资;凭借“无尺码内衣”迅速打开市场的Ubras也已完成两轮融资。(信息来源:iziRetail热点)--友谊新天地广场供稿

 

蓝瓶咖啡首店开业

近日,Blue Bottles咖啡内地首店终于正式开业。当天早上,整个苏州河畔可谓人潮涌动,时间还没到八点,咖啡店门前就已经形成了一长排队。九点钟时,“内环”队伍更是回旋了三列,排队需要在“外环”开始。

整个开业期间,从排队到进店平均需要花费3小时,甚至有人6点钟就起来排队,就只为喝一杯Blue Bottle的咖啡。由此可见蓝瓶的火爆程度。

Blue Bottle Coffee蓝瓶咖啡最初起源于湾区旧金山的一家咖啡厅。2000年左右,单簧管乐手詹姆斯·弗里曼因对咖啡烘焙味道的热爱,放弃了乐团工作,购入一台咖啡机并租下一间约 5 坪大的棚屋,开始全心钻研咖啡。

因为对于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咖啡,和陈旧又过度烘焙的咖啡豆感到极度的厌倦,詹姆斯·弗里曼决定向人们提供那些新鲜咖啡豆的真正味道。

如果你赶时间,想买杯意大利浓缩带走,对不起,他也不卖,因为他坚信浓缩咖啡只能在研磨后的45秒内饮用,所以不能外带,只能在店里喝。(信息来源:餐饮O2O)--友谊武清百货供稿

 

商务部:今年稳消费压力不小 将从三方面入手扩内需

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坚持稳字当头,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中国商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过去一年商务运行稳中向好,国内消费持续稳定恢复,然而仍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对于稳消费扩内需工作,商务部表示将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千方百计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稳消费压力不小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稳消费对于稳定整体宏观经济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个别地区疫情多点散发,一定程度给国内消费的稳步恢复带来压力。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指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从去年来看,消费持续稳定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特别是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达到了24.5%。智能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消费类型的增长都比较快。但同时也看到,去年四季度以来消费出现了一些情况,下行压力在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去年10月为4.9%、11月份为3.9%、12月份为1.7%。“消费的下行压力还是很大,今年的稳消费压力不小。”王文涛表示。

扩内需三步走

下一步,对于如何稳定国内消费,商务部表示将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千方百计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王文涛介绍,首先是抓好政策落实,增强消费市场的主体活力。消费特别是基础性的消费、聚集性的消费受疫情影响最直接,比如餐饮、住宿,还有零售,受到疫情冲击更为明显,这些行业困难也就更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国务院14个部门联合出台了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对这些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出了力度大、针对性强的纾困帮扶政策,政策已经发布。首要的就是把这些纾困帮扶的政策落实到位。

其次,创新理念方式,办好消费促进活动。去年商务系统组织了一些像全国消费促进月、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老字号嘉年华之类的系列活动,对于促消费起了比较明显的积极作用。今年,商务部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总结去年促消费活动的经验做法,继续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比如消博会、汽车嘉年华、家居消费季,稳住重点商品的消费,还有借助北京冬奥会巨大成功所带来的“冰雪热”、冰雪消费,组织形式多样的冰雪主题消费促进活动。

最后,服务美好生活,打造消费升级平台。从城市来说,商务部去年推出了五个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同时,进一步推进步行街高质量发展,开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的示范创建,加快建设便利居民生活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未来,商务部将鼓励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发展,去年很多地方有创新,形成一些特色街区、网红打卡地等。我们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壮大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发展绿色健康消费,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王文涛表示。

县域商业仍是短板

扩内需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县域人口超过8亿人,消费潜力巨大。然而县及县以下的商业网络仍是整个流通体系当中的短板和弱项,集中体现在农业商业集聚效应不强,市场主体呈现“小、散、弱”等现象,物流成本高的问题比较突出。

去年,商务部会同16个部门启动了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集中力量补齐短板、打通堵点、完善网络、丰富业态。其中包括建设改造了一批商业网点,去年新建或改造县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834个,乡镇的商贸中心1858个,村级便民商店3.69万个;整合提升了一批物流配送设施,去年累计改造了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212个,村级电商快递服务站14.8万个;优化拓展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升级改造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1028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量同比增长8.4%,达到了10亿吨;增强了电商创业就业的带动效益。去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了2万亿,达到了2.05万亿,增长是11.3%。全国农村网商、网店到去年年底有1632.5万家。

王文涛坦言,全国各地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中,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县域的商业设施与一些大中型的城市差距在缩小,融合在加深。数字赋能、业态创新等方面有进展,然而跟发达城市相比,城乡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一些欠发达地区,基础条件较差的,短板弱项、堵点难点问题比较突出,难以满足当地的生产生活需求。

据介绍,商务系统当前也在不断改进,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县域统筹、市场主导,压茬推进各项工作,持续加大对商业设施、物流、农产品流通和冷链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主要从四个方面发力:“一个上行、三个下沉”。一个上行,是指农产品上行;三个下沉是指供应链、物流配送和商品服务下沉,推动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走深走实。(信息来源:中国商报网)--友谊大港百货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