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商信息壹周刊(第壹佰贰拾陆期)

发布日期:2022-04-21

行业信息

华润万象生活发布2021年年报

近日,华润万象生活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华润万象生活实现收入为人民币88.75亿元,同比增长30.9%;毛利润为人民币27.59亿元,同比增长51.0%;毛利率为31.1%,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其中,整体实现租金收入为人民币152亿元,同比提升35.4%。据财报披露,华润万象生活旗下在管购物中心全年零售额再创新高,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89亿元,同比增长43.8%。其中,在营的重奢购物中心达到8个,排名行业第一,零售额同比增长39.7%。

疫情之下,奢侈品消费回流至国内,带动高奢商场一路进击。梳理近两年华润万象生活旗下的重奢场表现,销售业绩增长尤为突出。数据背后不容忽视的是华润万象生活重奢购物中心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成长。而在疫情常态化下表现出强劲增长动力与过硬反脆弱能力的重奢场,已经成为华润万象生活业绩的压舱石。

此外,对于杭州、沈阳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城市,华润万象生活实则是以先发优势抢占市场。杭州万象城于2010年开业,沈阳万象城于2011年开业,都是当地最早一批入市的重奢MALL。(信息来源:华丽志)--友谊商厦供稿

 

揭秘国产鞋领域中真正的投资之王

国产鞋服的上一个高光时刻,依稀发生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之时。

彼时公众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连带着对鞋服的需求激增。国产鞋服品牌趁势而起,疯狂扩张门店,然而由于消费者对于国产鞋服的品牌认可度不够,多数品牌“出师未捷身先死”,都倒在了半路上。

经过十年的磨练洗礼,如今国产鞋服赛道已然是一片新的天地。

作为国内运动领域赛道的常青品牌,毫无疑问李宁占据着国产鞋服的半壁江山。

创立于1990年的李宁,依靠创始人李宁在当时超高的国民度以及品牌与奥委会的密切合作,一度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龙头老大”,2009年更是以84亿元的年销售额超越阿迪达斯,成为中国市场仅次于耐克的第二大体育品牌。

然而好景不长,伴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对手入局,属于李宁的那块蛋糕也逐渐被其他品牌蚕食。为了摆脱困境,李宁进行了激进的变革,但此举非但没有改变境况,反而让李宁陷入了又一重困境—销售额暴跌、连年亏损、闭店成潮。

一直到2018年,“中国李宁”登上巴黎国际时装周,凭借“国潮”的标签成功出圈,去年“新疆棉”事件的爆发,将民众对于国产运动品牌的消费热情彻底点燃,李宁顺势吃到了又一波红利。

公开资料显示,李宁2020年收购了运动休闲品牌堡狮龙;2021年3月获得英伦鞋履品牌Clarks的控制权;2021年11月,李宁再下一棋,拿下Sitoy AT,将意大利奢侈皮具品牌“铁狮东尼”收入囊中。

安踏同样不甘示弱。2009年收购意大利运动品牌 FILA 大中华区业务,2015至2021年,FILA营收从17.5亿元增长至218.22亿元,一度成为安踏集团的营收支柱。其中,2019年FILA的收益增长率曾高达73.9%。尝到了了甜头之后安踏一直走在买买买的路上,先后收购了Sprandi、DESCENTE、KROHNE、Amer Sports、始祖鸟等品牌,试图复制FILA的成功。

在李宁安踏之外,还有更多的国产品牌走在大肆收购的路上。

2019 年 8 月,特步斥资 2.6 亿美元收购韩国衣恋集团旗下K-Swiss(盖世威)、Palladium及Supra等三大运动品牌,其中盖世威便是用来对抗安踏的“杀手锏”,但显然,盖世威已然辜负了特步的期望。

如今,利用多品牌矩阵抢占市场博弈似乎是各大品牌的共识,尽管各家都拥有“集团军”,但除了安踏旗下的fila和始祖鸟,其他收购动作鲜少被消费者所知,战斗力更是有着不小的差异。(信息来源:iziRetail热点)--友谊新天地广场供稿

 

京东在荷兰落地四家超级仓店

近日,2022年第16届世界零售大会在罗马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重建更好零售的全球路线图”,京东国际业务ochama项目负责人雷凌出席了本次大会。雷凌表示,目前京东已在荷兰开设4家“超级仓店”ochama,这是京东首次在欧洲落地的独立零售品牌业务,提供包含生鲜在内的全品类全渠道购物方式。随着新冠疫情对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数字化的发展,世界零售业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欧洲,更加便利、安全的全渠道零售逐步为消费者所接受。雷凌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和服务重塑零售体验,创造可持续的未来。自2021年起,京东国际物流就与欧洲本土百年内衣品牌香蔻慕乐达成合作,承担其在荷兰、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四国的订单仓配任务,约占其欧洲网购包裹总量的1/3,自动化仓的高效作业已帮助品牌订单生产时效提升了三倍多。

截至目前,京东在全球已经布局了约80个保税仓和海外仓,跨境包机航线持续拓展,国际业务已经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的主要国家,持续深耕国际供应链布局,拓展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信息来源:电商报)--友谊武清百货供稿

 

多措并举促进货运物流畅通保障市场供应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谢希瑶)商务部11日召开专题会议,会同交通运输部研究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确保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助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会议指出,近期本土疫情多点频发,对市场保供稳价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供应链稳定产生了较大压力。要积极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急难愁盼,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要结合外贸、外资企业特点和诉求,有针对性地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近期,商务部还密集研究布置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持续加强跨区域统筹与密集调度,协调、指导、督促各地商务系统,保障全国特别是上海、吉林等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一是强化市场监测预警。保持全国商务系统应急保供机制处于激活状态,开展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和日报制度,动态跟踪各地市场供应情况,加强市场运行趋势研判,及时发布保供预警信息。

二是建立联保联供机制。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均已启动“多方帮一方”的联保联供机制,调动周边保供力量,加大货源组织力度。

三是指导协调接驳运输。指导推动有关地区在周边建设生活物资零接触运输中转站,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目前,上海市在江苏昆山、浙江平湖、上海西郊建立的3个物资运输零接触中转站运转平稳,累计完成物资零接触转运2599吨。(信息来源:新华社)--友谊大港百货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