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德国知名品牌一季度销售额大增
当地时间5月4日上午,德国时尚奢侈品集团雨果博斯公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3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数据。得益于CLAIM 5战略的持续执行,Hugo Boss在新的一年中开局强劲:销售额同比增长25%至9.68亿欧元,远超过疫情前水平,所有品牌、渠道和市场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息税前利润同比大增63%至6500万欧元。基于此,集团提高了2023财年业绩预期,预计全年销售额将达到40亿欧元,提前完成中期销售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市场消费者信心的显著提升,雨果博斯在中国的销售额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经汇率调整后增长了25%。雨果博斯首席执行官Daniel Grieder表示:“随着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加快品牌发展势头,我们今年开端良好。继一季度的强劲表现之后,我们对’CLAIM 5’战略的持续成功充满信心。2023年将成为公司又一个破纪录的年份,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今年实现销售额40亿欧元的中期目标,比预期要早得多。”(信息来源:华丽志)--友谊商厦供稿
星巴克遭遇的中年危机
年过半百的星巴克正在经历任何一个伟大品牌都会遇到的难题,那就是:在运营效率型连锁店和调性独特型精品店的双面夹击中,不可抑制地品牌老化。
创始人曾引以为傲的“第三空间”的说法,正遭受互联网效率的挑战,这反映在星巴克外送业务订单的激增上。当快比质更重要,谁还会去星巴克坐坐?
而其曾经作为社交货币,象征着小资格调的品牌共鸣与身份认同,也在一众高客单、风格迥异的网红精品咖啡馆的冲击下,变得面目模糊。
瑞幸咖啡在5月1日发布的2023年Q1财报显示,它在中国已经拥有9351家门店,其中自营6310家、联营3041家。
线下连锁,规模为王。很显然,在门店规模这场战争中,星巴克现阶段输给了瑞幸,而差距就差在了加盟上。
瑞幸在今年前三个月的月均拓店数是379家,如果延续这一速度,它在今年6月前的门店数量也将突破一万家,成为国内首个万店咖啡品牌。
1999年刚进入中国时,星巴克带有强烈的“西方资产阶级”标签,让正在经历东西方文化冲击的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一杯地道咖啡的价值感”。然而24年过去,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6倍,但星巴克依然没有撕掉“贵”的标签。虽然35元上下的星冰乐和小众咖啡馆中动辄60、70一杯的特调相比,价格优势非常明显,然而一杯中等杯型的美式至今仍然卖27元,依然不算贵吗?价格姑且不谈,毕竟买的就是文化和品牌溢价。但在外卖业务占比不断增长,移动订单将要成为主流的背景下,星巴克又如何与瑞幸等互联网咖啡企业对决?
星巴克CEO Laxman Narasimhan在发布财报时说,星巴克中国区的外送业务同比增长了21%,占销售额约23%;整体移动订单占销售额47%,较去年增长4%。外卖业务的增长,意味着人们对空间的需求程度正在下降,星巴克引以为傲的“第三空间”概念,在一二线城市逐渐“不卖座了”。而移动订单占比飞速提升,也预示着人们比起全流程的到店体验,更在意效率。而效率的两个考核维度,一是时间便利性、二就是金钱节约度。
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区的客单下降了1%,这或许是受疫情等背景影响,但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消费者无声的反抗。
不降价,那就只有靠在一线城市拼品牌力,用品牌资产打过咖啡连锁;在下沉城市拼空间,瑞幸开在哪它就开在哪,来吸引四五线消费者。(信息来源:iziRetail热点)--友谊新天地广场供稿
五一假期火锅行业喜忧参半
《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成都、杭州、广州、南京、重庆、西安、武汉和深圳,成为本次热门旅游目的地“TOP10”。
“今年五一,我们重庆门店的客流营业额比去年上升了20%多”,大芊金火锅串串创始人陈林说,除了重庆,他们在另一个旅游城市的西安店,虽然不在热门景点商圈,但从27日起,营业额就逐步上升,在5月2日迎来高峰期。成都作为网红旅游城市,多家餐饮门店甚至达到了人流量高峰。其中,位于春熙路上的吼堂更是创下了单日最高近3000桌、翻台9轮的经营纪录。“从早上10点,到下午3点半,一直在上客,太吓人了,明天的菜都没有了,我们全部都在补货,最高接待量是90桌/天,目前已经严重超负荷了。”
来自成都的咕噜火锅,在4月30号,就嗅到了五一假期的流量增长趋势,而在前一天,他家更是从下午5点排到11点,翻台6轮。不得不提的,还有今年的旅游黑马样本淄博。“不是爆满,是爆裂了”,火锅餐见餐创联会员,当地杨家将鸳鸯火锅创始人孙亮感叹。这次他们好好做了定位和产品调整,首先名字改为“杨家将淄博烧烤·鸳鸯火锅”,尤其是八大局附近的门店,集中力量做烧烤,尽管如此,“早上9点开门就坐满了,五一那天中午就限流接待了,每个店只接待50桌,算是休息了一天。”淄博烧烤热也带动了其它餐饮,在“五一”假期前三天,海底捞在新晋热门旅游城市淄博接待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高达4.7倍。
在爆火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一些“反常”现象。来自旅游城市南京的王鹏鹏打边炉创始人须瑞福说到,“这次五一我们还行,但不如预期”。他分析有三个原因,一是虽然他们的门店在南京商业核心区新街口,但打边炉这个品类不是南京特色,游客们更喜欢当地“大牌档”“鸭血粉丝汤”等这些特色餐饮;二是出游的“特种兵”们更热衷小吃类,吃正餐的概率不大,三是人群往“外”走,街边店人气要高于商圈店。(信息来源:赢商网)--友谊新都百货供稿
家居行业加速回暖
今年以来,家居行业总体呈现复苏回暖态势。随着疫情影响的基本消退以及春节的结束,人员流动回归正常,叠加各项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家居建材市场近期已呈现复苏的迹象。
中国建材流通协会发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显示,今年2月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为119.88,环比上涨24.26点,同比上涨16.91点,创近年来新高。目前95后和00后已成为家场景消费主力,传统成品家具已经不能再很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整装模式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风格喜好以及户型特点进行人性化设计,将基础装修、主材产品、固装家具、活动家具、软装配饰、厨房电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所有产品设计元素、配色等调性统一,从而给客户提供一个能满足居住功能需要的整体家居解决方案。在后疫情时代,消费者更加注重家居品质的提升,希望通过健康、环保的家居产品打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在此背景下,绿色家居、环保家装等概念也成为行业的新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于家居品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新消费趋势的倒逼下,家居建材企业不断转型升级,未来的行业发展将持续向好。(信息来源:中国商报网)--友谊武清百货供稿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热提振中国经济
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中国多地文旅市场火爆,如潮人流带旺消费。各地密集出台引游客促消费举措,不断扩展消费场景,释放消费潜力,提振中国经济。
夜幕下,鲁中城市淄博的烧烤炭炉分外红火,嗞嗞冒油的肉串刺激着八方食客的味蕾。“五一”假期淄博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000%,吸引全国各地游客“赴淄赶烤”。
以“一桌一炉一卷饼”烧烤模式跻身网红城市后,淄博迅速抓住机遇,全方位推介齐韵文化、鲁菜风味、山水景色、陶琉工艺等城市名片。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宋爱香表示,期望借助淄博烧烤热,把更多的游客从烧烤“流量”变为景区“留量”,推动淄博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和提质增效。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表示,淄博凭借政府细致服务、商家诚信经营、市民实在好客,形成了游客自发推介、政府迅速反应、市民主动维护的城市营销“良性闭环”。
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博物馆中观展、音乐节上嗨歌、非遗展上体验、民俗街中徜徉……这个小长假,中国民众除了到传统热门景点旅游外,还多了些文化味儿丰富的选择,沉浸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中共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中国“旅游+”融合发展态势明显,艺术、科技与旅游的融合,有力推动了假日旅游市场的内容创造和场景营造,创造了更多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文旅深度融合场景。
位于陕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越夜越美丽,流光溢彩的街区里游人如织。身着唐朝服饰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与随机挑选的游客互动答题,幽默的谈吐令“爆梗”不断,引发阵阵喝彩。这是景区新推出的互动节目“盛唐密盒”,将时下年轻人喜欢的娱乐方式“脱口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糅合在一起。
大唐不夜城致力于“夜经济”文旅消费集聚区发展,目前18点到22点时段的街区客流量占全天客流量的70%左右,而今年以来游客接待量已超过了2000万人次。
假期消费是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而文旅消费是假期消费的重要推手,其火热程度凸显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日前报道称,旅游业的繁荣可能会提振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增长在2023年开局良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4.5%,原因是消费者开启消费狂潮,而这一消费狂潮在“五一”假期还在继续。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随着居民消费需求逐步释放,升级类消费增长加快。
“五一”假期出游热折射的是民众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更稳、消费的信心更强。文旅热背后是经济的快速回暖,同时也进一步稳定了预期、提振了信心,而且带动了大量相关行业的就业,形成助推经济稳定向好的良性循环。(信息来源:经济网)--友谊大港百货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