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6号院 重塑文化新空间
发布日期:2014-08-25
面向海河,背靠金融街,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屹立着5幢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英式建筑——“6号院”,它因位于海河西畔的台儿庄路6号而得名。
如果用这样几个时间节点,将串起它与众不同的前世今生:1921年,它是英国怡和洋行天津分行的仓库;解放后,成为市一商局旗下的天津文化用品采购供应站仓库;2000年,一位画家在这里租下了400平方米的空间做工作室,它成为天津最早的艺术家工作室和画廊;而此时北京的“798”开始因艺术家进入租金低而环境宽敞的旧厂房、仓库而闻名,慢慢地,艺术家集聚、创业形成了一种产业,一个叫做“文化创意”的新概念在城市文化中生根发芽;2007年,经过修旧如故、提升基础设施改造的“6号院”焕发了新的生机,一批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将“6号院创意产业园”的招牌挂在了海河畔,近百年的建筑再次承载了新使命——天津市首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诞生了。
十几年过去了,从一个见证了天津近现代贸易变迁的老仓库,到成为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它华丽转身后的故事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它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作为创意产业园区的先行者,它用什么方式实现了创意产业园的集聚效应?产业“集聚”和文化“集聚”,带来的是怎样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潮中,6号院的瓶颈和机遇在哪里……带着一个个问题,记者走进了海河畔这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充盈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经典与潮流交叉融汇的“6号院”。
城市资源的提升与文化空间的再造
天津作为我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有着大量的工业遗存,6号院就是其中的一个,难得的是,6号院东临海河,周边多为昔日的外国侨民、富商公寓、银行和高级宾馆等各式欧陆风格建筑,是中西结合的海派商业文化的代表。如何让这座市中心的老房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城市的文脉在历史的建筑中得以延续呢?
十多年前,20多位艺术家的入驻,为6号院的未来注入了艺术基因。今天,记者在6号院参观的第一站就是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宝库——“三品堂”古陶博物馆。这里陈列着80多件精美绝伦、形态各异的古陶,最久远的距今近8000多年。“三品堂”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家私人古陶博物馆。馆内有5件国宝级文物,其中最著名的一件是彩陶舞蹈纹盆,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有人物描绘的彩陶。目前我国出土的彩陶舞蹈纹盆只有3件,另外2件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和青海省博物馆。
这样一座珍贵的古陶博物馆是如何“花落”6号院的呢?“三品堂”总经理张文告诉记者:“起初我们也找了很多地方,比如说高档的写字楼,环境即使再豪华,总感觉和千年古陶不搭调;四合院,我们也找过,但古陶对温度、湿度的要求相当高,四合院比较潮,古陶易吸水,湿度大不行,太干燥也不行,这会导致古陶变形。而6号院近百年的建筑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处处散发出不一样的气质和风骨,而且这种loft式的建筑高大宽敞,即使天热也感受不到一点燥气。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非常适合做博物馆。”
走出古朴静穆的古陶博物馆,走进古趣盎然、陈列着各种精美木器的“万橡阁”,走进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的沉香馆——“观堂会馆”……“艺术”之美成为6号院深入骨髓的精神气质。如果说,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那么,6号院的华丽转身,既可以节约拆迁成本,又有效地保护城市珍贵的历史资源,并通过新的产业方式注入现代文化内涵,让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相融合,完成城市文化新空间的再造,也为这座城市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景观。
产业“集聚”和文化“集聚”,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集合,是形成提高城市品质的生产体系
6号院招商部负责人刘斌说:“最初,6号院依靠艺术家的集聚起步,艺术家的进入,带来了人气,提升了6号院的文化价值。有了人气,才能‘活’起来。随着‘文化人’的集聚,相关的‘产业’也开始集聚,其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也逐步显现出来。根据多年的经验积累,园区定位在三大关联度较高的业态上——艺术、动漫、设计。目前,园区入驻企业32家,这几年出租率连续达到100%。年经营规模始终保持在平均3亿元水平。”
在四楼的装修现场,记者见到了北京居泰隆家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在天津的负责人周全。再过一个月,居泰隆就在6号院正式开业了。周全说:“我认为,包括家居在内的创意产业就是要达到审美和商业的平衡。我去过北京、上海很多地方的创意产业园,我感觉6号院更像是把很多有审美需求的人聚集在一起,以一种很接地气的方式传播审美价值。比如说,这里经常会举办品位很高的展览展示、文化交流活动,这些参观者就是我们潜在的客户。这里又是创意人才的聚集地,他们又将是我们公司需要的人才。落户这里,就是看中了这里持续发展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产业“集聚”和文化“集聚”,不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的集合,而是体现时间意义上的发展逻辑,“集聚”的关键是形成不断产生就业机会、重新组织和构建城市空间,并且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的生产体系。
福丰达影视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进驻6号院的企业之一,他们从40多个人的团队起步,现在已经成为了一支有影响力的动漫“新军”。最初,福丰达的办公地点是在一个百十平方米的“半民宅”中,地方小、人少、产量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2007年,为了引进福丰达,6号院给他们提供了7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地,减免了房租。企业的发展空间一下子被大大释放,员工数也扩大了一倍。他们从刚进到园区时年产值只有300多万元发展到去年1.7亿元的产值,实现利润2000多万元。福丰达的成长与6号院的成长可以说是互为见证的。
以服务聚创意,搭建各种公共服务平台,成为文化创意企业成长的基地
作为创意产业园区的先行者,它用怎样的方式实现创意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呢?为了吸引更多优质的创意企业入驻,除了硬件条件外,关键是以服务聚创意,搭建好服务平台,成为文化创意企业成长的基地。
据统计,目前中国小微文化企业的数量已占到文化企业总数的80%以上。对于小微文化企业来说,发展的瓶颈首先是资金。6号院招商部负责人刘斌介绍说,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我们与北京银行、光大银行、渤海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息贷款。
6号院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退税、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扶持园区企业发展。
为了提高文化创意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园区每年和和平区法院合作,为园内企业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知识。福丰达党支部书记刘志鹏说:“我们拥有‘逗你玩’的知识产权商标,过去保护意识淡薄,经园区培训后强化了保护意识。后来,我们真的发现有两家企业冒用这一品牌,当时还在商标公告期内,我们发现后,迫使其退出,及时地保护了我们的知识产权。”
园区在整合资源中为园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形成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合作,同时,还利用自身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为艺术家个人和企业搭建展示、交流和交易平台。
未来发展的瓶颈是规模,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走出去”输出品牌的发展机遇
谈到6号院未来发展的瓶颈时,6号院的创始人、6号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春辉说:“首先是规模,6号院占地只有1万平方米,又处在市中心,很难扩大规模。现在,6号院的发展模式比较成熟,我们考虑可以输出品牌,走出去复制园区。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我们正在和河北省的一些城市谈合作。我们还打算寻找诸如老仓库、厂房这样的工业遗存,因为一是成本低、二是空间大,另外,富有浓厚的历史气息,这些都适合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据介绍,6号院将马上亮相“创意书吧”,200平方米的书吧,6000册图书,舒适的阅读环境,将免费向市民开放,为市民打造又一个公共休闲空间。
不断追求创新的6号院,还将引进北京中关村创意大街模式,在园区内建立创业咖啡席位制,刚毕业的大学生每月花费1000元的租金,就可在这里办公创业,并有机会得到风险投资基金的资助。
为了长远发展,6号院正在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已在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准备释放部分国有股权,并在此基础上推进新三板上市,逐步形成混合所有制的新型园区,以不断增强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