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记者来到乌蒙山区的贵州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在这个平均海拔1600多米的山村,“年味”从晨雾中一丝丝地飘洒出来。“要过年了,大家都在忙着杀年猪、酿米酒。”村党委书记余留芬一边领着记者走村串户一边介绍说。
一路上,村民们只要看到余留芬,都会和她打招呼、拉家常,热情地邀请她去家里吃“杀猪饭”、喝新酿的酒。
中午时分,云开雾散,群山环抱的岩博村尽展眼前。在阳光的照射下,一栋栋白墙灰瓦的两三层楼房十分耀眼,纵横交错的水泥硬化路通到各家各户,主干道上装有太阳能路灯,村边还建有小广场和一座公厕。不远处,年产5000吨白酒的岩博酒厂技改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山脚下是一个拥有9万羽种鸡的标准化养殖场。工地上、养殖场劳作的村民忙碌而热情。“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村委会主任王长财说。
谁能想到,眼前生机勃勃的岩博村曾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自来水,村民居住的大多是土瓦房、茅草房,曾有人用顺口溜这样形容:“岩博这个鬼地方,到处都是猪屎塘,只有小飞哥(煤老板)家一间小平房。”
是余留芬,领着大家奋力拼搏让村子“旧貌换新颜”。
2001年,当时32岁的余留芬被村民选为村支书。如何拔“穷根”?她从村民最关心的路“起步”。为了打通3公里通村公路,她忙上忙下,每天与大伙奋战在工地上,2个多月后村子终于与山外连接起来。此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岩博村又通了电和自来水。
怎样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余留芬看上了村子附近几近倒闭的1480亩林场。她与其他村干部商量后果断贷款买下。“当时心里很不踏实,害怕还不起钱。”余留芬说,她曾带人到林场“数树”,看看到底有多少棵,够不够还贷。结果,树木拥有的经济价值远远超出还贷所需。林场成了全村人的“绿色银行”,目前全村森林覆盖率已超过65%。
“找项目、筹资金、谋发展,余书记思路活、办法多。”村党委副书记肖直顺说,余留芬到过华西村,也带着村民到贵州一些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参观过,再对比岩博村,她身上总有一股子使不完的劲。她领着大伙办砖厂、开农庄、搞运输、建酒厂、发展蔬菜大棚、兴办特色养殖场,如今,村集体资产已超过3000万元。随之富裕起来的村民买汽车、建新楼房,日子过得可红火了。
但最让村民们受益和充满希望的是依托当地优质玉米发展起来的酿酒产业。年产200吨白酒的岩博酒厂投产9年来,由于质优价廉,一直供不应求,不少村民入股分红,并带动20多户村民开起家庭酿酒作坊,收入可观。2013年,村酒厂更名为岩博酒业有限公司,100多户村民成为公司股东。预计今年上半年一期技改工程建成投产后,年产能将达到5000吨,实现年产值3亿元左右。
今年33岁的村民肖支行是酿酒带动的受益者之一。走进他酷似四合院的家,酒香扑鼻。他的母亲端上一碗米酒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刚和记者聊上,肖支行的手机便响了。“是销售商要买酒,根本生产不过来。”肖支行说,他家生产的酒平均每天要卖出150多斤,一年毛收入有七八十万元,可净赚20多万元。“多亏有余书记他们的帮助啊!”
“大事尽量讲成,小事尽量办成。”这是村民们对余留芬的能力和爱心的评价。一些村民说,谁家建房要贷款,她到信用社帮助协调;谁家老人、小孩生病了,她联系车辆甚至开车送到医院;谁家急需用钱,她慷慨解囊。
把支撑村民稳定增收的产业做大做强,是余留芬新一年的愿望。除酒厂技改项目要确保按期投产外,她领办的绿壳蛋种鸡养殖场规模要扩大到20万羽左右,以此带动本村和周边乡镇更多的农户致富。
从村支书到刚成为村党委书记的余留芬用智慧和汗水,把一个拥有315户村民的穷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示范村和先进村,在当地村民和干部眼中,她是一个有威信的“贴心人”、“女能人”、“女强人”,但当谈起对家人的愧疚时,这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不禁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