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锋浩气惩贪腐——记山东省新泰市纠风办主任、监察局副局长冯…

发布日期:2013-08-05

  他性格温和、待人和善,眼睛里却容不得半点“贪腐的沙子”;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却从未因群众的不解有过一句怨言;他公正无私、严于律己,一壶冰心,满溢着对党的忠诚、对群众的贴心……


  山东省新泰市纠风办主任、监察局副局长冯济堂,在23年纪检监察工作历程中,不负“党的忠诚卫士”之职责,在反腐工作一线,与腐败分子斗智斗勇。


  脾气好,但是骨头硬,很多人这样评价冯济堂。


  1996年,当冯济堂接过市某镇教育办公室主任陈某贪污公款一案时,一些同事便为他悄悄捏了一把汗。这是一个经纪委多次调查却始终没有查清的棘手案件,陈某在当地根基深厚,颇具能量,而涉案人员之间的攻守同盟也给本就复杂的案子蒙上了一层迷雾。


  “这个案子要是再查不清,便会影响党在这个镇上的威信。”冯济堂不是不懂得案子的复杂,但他更懂得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然而,冯济堂刚刚着手调查此案,说情者便接踵而来,先是有领导打电话让他走走过场、做做样子,接着又有亲戚拎着礼物,请求他对陈某网开一面。“不是我和陈某过不去,是他和党的纪律过不去,不按原则办怎么行!”人情世故面前,冯济堂义正词严。


  然而,接下来的调查并非一帆风顺。涉案人员早已结成攻守同盟,千方百计阻挠调查取证;而本案的关键人物——镇教育办公室会计史某更是与办案人员玩起了捉迷藏,行踪难觅。


  “白天找不到,就晚上找。”冯济堂带领办案人员从早到晚守候在史家门口。


  那一天深夜,初秋的天气多了几分凉意,天地万物也逐渐归于沉寂,街巷里看不到一个人影。晚上十二点多,一个身影晃了一下,便瞬间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多年的办案经验告诉冯济堂,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史某,他快步追上去,将那人拦住,此人正是史某。接下来的案件调查势如破竹,涉案人员依纪依法受到处理。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江山》是冯济堂最喜欢的歌曲之一,不仅因为这首歌饱含党与群众的鱼水深情,更因为这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23年间,冯济堂的心始终和群众连在一起,从未分离过。


  2005年,市陶瓷厂工人集体上访,反映厂长存在经济问题。冯济堂接到通知,立即着手处理。然而,之前的多次调查未果,使得群众抵触情绪很重:“他们是一伙的,走走形式而已,不会动真格的。” 那时,上访群众看见办案人员,就指桑骂槐、绕着走,有些甚至对前去取证的办案人员闭门不见。


  “我们是给他们查案子,却连门都不让进,我看这案子没法查了。”部分办案人员打起了退堂鼓。“不行!不能埋怨群众,群众不满意就是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到位,我们必须用真情重新取得他们的信任。”接连的碰壁并未使冯济堂心生退意。“案子调查不好,你们可以去投诉我,但不能相信谣言。”冯济堂挨家挨户做工作。白天群众躲着不见,他就晚上去,门不开,他就站在门口一直等。当冯济堂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上门取证后,群众信了,信他是一名真心为民的好官。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冯济堂带领办案人员顺藤摸瓜,经过几个月的内查外调,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铁证如山,涉案人很快受到处理,上访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23年间,冯济堂共参与和组织查办案件380多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23年,是冯济堂尽职尽责的23年,也是他牺牲付出的23年。


  “党的纪律原则和亲情友情,孰轻孰重?每个纪检监察干部都要给出严肃的回答。”冯济堂明白,选择了纪检监察工作,就意味着在生活作风、人情世故等各方面严格自律,而他也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他一次次将前来说情的亲朋好友说得“灰头土脸”,一次次将某些公司提供给妻子的优越工作拒之门外,公与私的界限,他坚守得清清楚楚。


  23年,正气如虹;23年,清廉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