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莎西单重组前景不明朗
发布日期:2010-04-16
业内再次传出消息,新燕莎集团欲斥资百亿元重组西单商场,尽管当事双方未予承认,但业内认为这条出现在西单扭亏为盈节点上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业内有消息称,拥有燕莎友谊商城、燕莎奥特莱斯、贵友大厦等多个著名商场的新燕莎集团欲斥资百亿元重组老牌百货西单商场,相关材料已经上报主管部门即将获批,同时该项目也是市国资委北京商业重组重点扶持项目。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资本市场看,西单商场去年实现净利润约3020万元走出2008年的亏损阴霾,旗下子公司和专业店都保持较高增长。此时的西单对于任何一家具备收购实力的企业来说都是一块香饽饽。
北京打造零售联合舰队的情结已有近10年。2003年,北京首旅、新燕莎和全聚德战略重组形成北京旅游商业航母;而包罗了北京物美、北京亿客隆、北京小白羊等十多家公司的首联集团随后也宣告成立,但一年后,原首联集团总经理的辞职、物美超市退出,首联基本名存实亡。
在北京,塑造真正的商业零售领域航母的行动显得举步维艰。从2004年开始,王府井百货、西单商场、新燕莎集团、城乡贸易中心等主要零售企业轮流成为北京商业航母传言的主角。可以肯定的是,包括北京市国资委在内的主管部门一直在探讨和筹划北京商业航母的组建,而为何至今仍没有结果,相关各方都三缄其口。
其实,不管未来由哪几家本土商业企业组成,北京商业零售集团的出现都将对现有的商业格局产生强烈的冲击。目前,外资零售巨头在北京市场占据很大市场份额,而以翠微、王府井百货、燕莎、物美、超市发为代表的本土商超企业以各自单独的市场份额不足以与百盛、家乐福、沃尔玛们抗衡。
组建商业航母将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达到“做大”的目的;而能否“做强”才是组建商业航母的真正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大商集团、百联集团、武商联、重庆商社等通过并购组成的商业巨擘,整合进程普遍缓慢,甚至出现亏损。
公开资料显示,大商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百货商业集团之一,目前拥有大型店铺约160家,分布在11省,50多个城市。根据大商集团的业绩报告,大商集团去年净利润亏损达到1.16亿元。
实际上,零售业相对发达的欧美也有两家巨头合并后“1加1小于2”的案例。据了解,西尔斯和卡马特都曾经占据美国零售企业第一的宝座,但强强联手后,组成的大型商业企业却退出了美国零售排名的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