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全球消费创新暨免税与旅游零售大会
7月26日至30日,2022年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2022消博会”)在海南海口举办。消博会由商务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全国首个以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也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26日下午,“第二届全球消费创新暨免税与旅游零售大会”在展会现场召开,全球头部高端消费品牌、权威咨询机构齐聚,共同探讨消费领域革新战略。
随着中国消费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中国消费者正在成为引领全球消费趋势的重要力量。在中国消费版图中,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为一个闪光的亮点,自2020年7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新政实施至今年6月底,两年时间,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达906亿元。为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港政策,更好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海南自贸港正在通过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一系列举措积极吸引全球消费精品品牌落地海南。
第二届“全球消费创新暨免税与旅游零售大会”旨在聚焦海南自贸港政策和全球消费创新趋势,邀请专家学者、行业头部企业、免税集团共同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海南政策环境、营商环境、生态环境等优势,共享未来中国消费市场、海南消费市场的新机遇。(信息来源:华丽志)--友谊商厦供稿
全球首家耐克概念店亮相韩国
Nike Style概念店定位于“独特的运动生活方式受众”。整间店都设有不分性别的区域,陈列羊毛、上衣、鞋类、配饰和其他以风格为主导的系列。这家新的零售概念店整合了许多技术驱动的设施,有望延展“运动”的定义,模糊物理和数字之间的界限。
该店设有一个互动式内容工作室,为当地创意人、产品专家和购物者提供可定制化背景,以便其创建社交媒体内容。客户可在此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与产品创新、周边艺术装置相关的 AR 体验。允许顾客为他们的个人社交平台创建可定制背景的内容此外,该店还为其会员提供例如「Nike By You」研讨会和「Snkrs Lounge」等活动。“在弘大区,运动鞋与社区零售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Nike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基于时尚零售的概念,耐克将继续通过融合实体和数字体验,赋能拓宽体育零售文化的视野。”
上周五开幕的新门店并不是耐克第一次通过首尔市场来落地一个新概念。去年,Nike 在首尔开设了一家2.4万平方英尺的Nike Rise门店,这是该品牌在韩国的首个门店。今年8月,继2020年在中国广州首次亮相后,首尔将迎来第二家Nike Rise门店。和Style一样,Rise也非常重视技术,包括通过一个支持rfid的互动桌面,让客户可以并排比较两种风格的产品优势。第二家 Nike Style 概念店将于今年秋季在上海开业。未来,这一概念还将扩展到其他国家,预计将于各国开设更多门店。(信息来源:iziRetail热点)--友谊新天地广场供稿
蛙来哒持续领跑牛蛙赛道
作为牛蛙美食品类开创者和引领者,蛙来哒在专注于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在品牌整体空间设计上,每年都会进行全方位的迭代升级,尝试更多的突破创新,让年轻消费者保持对品牌的关注度。
今年5月,蛙来哒在深圳皇庭广场开出首个品牌旗舰店——蛙来哒星球LAB店,为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及消费需求,品牌从产品、服务、环境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全面升级,开业后迅速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圣地。在空间场景打造方面,该店主打星球科技风,200多平米的空间采用“探索宇宙”的设计风格,随处可见的“蛙”元素:手握紫苏的太空人雕塑、整面星球哒哒艺术装置墙、满屏“太空蛙”等,加上迷幻的灯光和潮流音乐,蛙来哒将吃蛙美食文化融入更多的科技感氛围,充分体现了品牌“创新、开放”的形象。
在经营方式上,蛙来哒6年来坚定走加盟连锁发展道路,其直营店与加盟店的比例保持在15:85之间。尤其是疫情这三年,蛙来哒的加盟连锁门店里因经营困难导致闭店的闭店率仅为3.4%左右,比直营连锁品牌的闭店率要低很多。(信息来源:赢商网)--友谊武清百货供稿
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全国线上销售数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转正,同比增长3.1%。在重重压力之下,国内消费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呈现回升势头,积极变化明显增多。其中,新型消费成为消费领域一大亮点。
专家认为,尽管消费恢复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但我国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模式创新的趋势不会改变,应更加精准地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进一步促进新型消费发展。
线上线下深化融合
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企稳回升,展现复苏态势。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5万亿元,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9%,较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
“近年来,以网络零售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成为消费增长新引擎。”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
看品类,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速较快。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上半年,露营天幕、便携桌椅床、滑雪装备销售额分别增长331.8%、123.1%和72.7%;节能中央空调、节能冷柜、节能热水器销售额分别增长124.0%、33.8%和27.2%。
看区域,农村网络零售市场持续恢复。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9759.3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8904.4亿元,增长3.6%。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506.7亿元,同比增长11.2%。
看业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有序健康发展,拓展了数字生活新服务。上半年,商务大数据重点监测的电商平台累计直播场次数超6000万场,累计观看超5170亿人次。
“随着各领域数字化进程提速,线上线下消费深化融合,释放出内需修复共振新红利。”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认为,新型消费促进产供销有机衔接,创造了新职业岗位和新就业机会。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邹蕴涵表示,新型消费能有效激发新需求,由于居民就业、收入等方面存在一定压力,创新性新供给能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新型消费突破了过往的消费体验,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动力。
“当前,供给体系难以满足需求升级要求,是制约我国消费潜力释放的关键问题。”邹蕴涵认为,新型消费在推动供给升级、增强供需适配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国务院办公厅4月份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促进新型消费。
“新型消费正成为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型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建成并开通5G基站185.4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4亿户家庭的能力。
由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支撑的新型消费,对上半年我国应对疫情冲击并实现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科技赋能和消费升级驱动下,依托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型消费能够更好满足供需两侧的高效对接。同时,新型消费带来的物流快递高效畅通,能够有效降低损耗成本,增强消费便利性。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持续加码发力新型消费。”朱克力表示,各地推进新型消费有不少亮点。例如,引导市场主体围绕用户新需求,积极推广预制菜等新品类,规范发展露营经济及“云健身”等新场景,普及绿色健康消费新理念,持续开发新产品、培育新模式,不断推动新型消费升级发展。
邹蕴涵认为,目前一线城市及热点二线城市的新型消费发展呈现出“三大支柱”加快形成的新特点:一是加快形成推动消费端的数字化、互联网化和大数据化进程的新型基础设施;二是加快形成能够更好迎合新型消费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多元化供给体系;三是加快形成能够促进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宽松开放、激励有效的制度环境。
加快释放新型消费潜力
展望下半年消费市场前景,多位专家认为,应多措并举,为新型消费发展持续破障碍、通堵点。
“促进新型消费发展的重点任务,要落脚在筑基础、补短板、优治理等方面。”邹蕴涵表示,既要在优化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上下功夫,也要抓紧推进数字消费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进程。通过创新数字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数字消费标准管理体系、加快打造一批数字消费品牌等举措补齐短板,强化数字消费领域综合协同治理。
陈丽芬表示,应健全智慧物流和无接触配送体系建设,布局智能快件箱、社区O2O等终端设施,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无人店、可穿戴设备等,丰富数字化场景。同时,梯度推进大城市、中小城市、城市社区、乡镇商贸中心等网络节点的新型消费发展。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增强大城市和城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鼓励建立支撑新型消费的服务标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规范行业发展。(信息来源:经济日报)--友谊大港百货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