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资生堂集团一季度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近日,日本美妆巨头资生堂集团公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3年第一季度关键财务数据:净销售额同比增长2.6%至2400亿日元,撇除汇率影响后同比下降3.6%,剔除业务转让影响后在可比基础上增长6.6%。
由于中国市场一月份仍受疫情影响,该季度净销售额在可比基础上出现下降,不过形势在1月份触底反弹,从2月份开始出现复苏趋势。截至一季度结束,中国市场仍是集团除日本本土以外的第一大市场。集团表示,为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在2021年推出了“WIN 2023 and Beyond”中长期战略。“根据这一战略,我们已经实施了根本性的转型改革,旨在通过专注于皮肤美容领域,重组我们的业务组合,提高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特别是在美洲和EMEA地区。”资生堂预计2023年市场将全面复苏,基于此,集团推出了新的中期战略“SHIFT 2025 and Beyond”。
在这一战略中,集团计划通过加大对品牌、创新和人才等重点领域的投资,以及通过成本结构转型提高盈利能力,到2025年实现12%的核心营业利润率,到2027年实现15%的核心营业利润率。2023年是我们实施新战略的第一年,我们将努力通过战略投资营销来加强品牌资产,以使销售额增长超过市场整体增长,并提高我们的市场份额。(信息来源:华丽志)--友谊商厦供稿
爆火的跨界联名款
本次喜茶与FENDI的联名产品名为“喜悦黄”,单杯定价19元;购买2杯“喜悦黄”茶饮,可2选1获得杯垫或者徽章,以及附带印有FENDI英文Logo的手提袋。
目前在闲鱼App上,喜茶FENDI联名周边代买——“1个杯垫+1杯套+1纸袋+1空杯”的组合标价,有的已经达到了200元以上。尽管新茶饮的联名款早已稀疏平常,但与奢侈品品牌的合作还是业界首次。消费者尘封已久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喜茶又一次占得了先机。为了凑齐一整套FENDI周边,许多网友选择多次购买,从而集齐杯垫和徽章。
以往的联名款虽然能短暂地激起消费者的新鲜感,但从调性上并不能对品牌带来多少提升。同时,合作方的知名度也远未达到现象级的程度,因此并不能激起多少火花。不过这一次,故事发生了转折。
首先,FENDI作为一线奢侈品牌,其影响力远超之前的所有联名。
“19元就拥有了人生第一件FENDI。”朋友圈里,不少人成功晒出了这款明黄色包装的饮料,言语和配图之间,整一个大写的开心。虚荣心也好、好奇心也罢,抱着“19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心态。花小钱装大逼格,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都是愿意尝试的。
其次,此次FENDI联名的周边虽然谈不上保值,但对一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仍有着收藏和利用价值。
将FENDI徽章缝在一件纯白T恤上,就成为了一件FENDI小白T,“感谢喜茶让我立省5000元!”把FENDI的饮料纸杯洗洗干净,插上一束鲜花,就成了客厅的一角风光。网友们纷纷晒起了自己的手艺,DIY做大牌的快乐可见一斑。
谁都无法否认,喜茶和FENDI的联名,将新茶饮的“卷”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信息来源:iziRetail热点)--友谊新天地广场供稿
麻辣烫的升级之路
据内参-餐里眼综合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中国麻辣烫规模已从人民币968亿元增长至超过1200亿元,连锁率更是达20%,2022年全国麻辣烫市场规模约为1300亿元。对于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资本不会错过。据内参-餐里眼综合天眼查数据显示,小蛮椒麻辣烫于2018至2019年接受番茄资本、绝味食品和饿了么联合发起的绝了基金的投资先后完成两轮融资,2021年小蛮椒获得启赋资本投资完成千万元级A轮融资;川派麻辣烫品牌“辣盘盘麻辣烫”于2022年完成了由司晨创投独家投资的千万元级的A轮融资。
2021年,老街称盘和墨比优创达成战略合作,半年门店狂飙600家,年度客流量超过2000万。
资本和品牌是一场双向奔赴。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资本入局,会给千亿麻辣烫赛道带来更多的“升级可能性”。资本入局,确实让麻辣烫实现了一波“升级”。如今,旧派、新派、潮派等各式各样麻辣烫涌现,从食材、口味到服务体验、场景、概念不断重塑品类差异。
围炉煮串,主打的就是开放式社交场景,结合关东煮和串串特色差异化了麻辣烫的吃法场景。
一些围炉麻辣烫开进了商场,比如金烫烫。占地面积不大,只需要一排8个长方形煮锅的位置,一个锅面对面可以做4个人,由于食材已经煮好,因此翻座率很高。
类似的还有“益阳麻辣烫”,原是湖南益阳本土麻辣烫的吃法,店内超级大的桌上有两口以上的大锅,有三种不同辣度,圆形的火锅七八等分,众人围着热呼呼的锅气边聊边吃。
根据内参-餐里眼研究院综合数据显示,张十三益阳麻辣烫在开了85家连锁店,但目前还没走出湖南。
近年来,川渝口味的麻辣烫“盘”活了市场。改变了东北麻辣烫用盆选、用碗盛固定的麻辣烫售卖模式,盘盘麻辣烫升级为小盘小份,大盘干拌的川式口味,在麻辣烫赛道挂起一阵风。
前有掀起称盘风潮、门店已突破1000家的“老街称盘麻辣烫”;后有2022年3月完成了与司晨创投千万级别的A轮融资签约“辣盘盘麻辣烫”。
火锅盘菜的方式做麻辣烫,整合了冒菜、火锅和麻辣烫的菜品,加入了川式火锅食材比如贡菜、酥肉,称盘,升级了麻辣烫的品类价值——花不贵的钱也可以吃出“一个人的火锅”的满足感。
“麻辣烫+浇头+”和“油泼”是麻辣烫在口味上的升级。汤底口味区别于传统麻辣烫单一化,金汤酸菜小酥肉、麻辣牛杂等“快餐式”浇头,囊括了川、湘、粤、鲁菜等全国菜系,满足了口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顾客可以选择菜品蘸着特色浇头吃或者倒入浇头倒入。
去年9月,杨国福麻辣烫结合当下流行的泰风,推出泰式特色汤底的麻辣烫新品牌“吗啦吗啦”,一份套餐卖到了35元+,实现了价格和品质的双突围。麻辣烫,尤其是引入贵价食材升级后的麻辣烫,完美诠释了“昨天的我你爱答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在这其中,除了上热搜的某些扰乱市场秩序的“不合理定价”外,麻辣烫整个品类的价格也普遍迎来升级,10元+就可以吃饱的麻辣烫一去不复返。
盘点市面上发展较快的麻辣烫品牌,大都都是在提升体验和品质的同时,依旧保持良好的性价比,让顾客吃出“价值感”。
2023年已过半,消费分级是眼见的事实,一方面,大家对饮食的追求在变高、评判标准在变多,但另一方面,顾客捂紧了钱包,今年的购买力普遍在下降,也有观点认为:翻台率高了,但人均消费低了。
这种环境下,麻辣烫要面临的升级挑战会更加严峻,通过供应链的赋能,保持价格优势,把价值感做上去,把品质感保持住,找到客单价和消费能力的平衡点,才是麻辣烫升级的真实出路。(信息来源:赢商网)--友谊新都百货供稿
爱马仕加码中国市场
高端消费品加速布局中国市场,爱马仕方面表示,当前在中国市场的首要策略仍是加码扩张。在一些高端消费品牌选择关店的同时,爱马仕在中国市场依然选择加码扩张。按照计划,未来爱马仕将会每年进入一个新城市开店。
高端消费品在城市布局上也出现了新趋势。高端消费品除了布局国内一线、新一线城市外,还开启了“下沉”模式,今年路易威登、古驰纷纷在江西南昌开店。时尚领域专家张培英表示,相较于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同时,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低线城市消费者对高端消费品牌的接受度要高于从前。如今,中国高端消费品消费已在新一线城市扩张,向着更多的下沉市场渗透。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过去三年,高端消费品牌几乎仅在如成都、武汉、南京等新一线城市扩张,而低线城市的零售网点则发展缓慢,这与此类城市的高端商场较为紧缺有关。未来高端消费品线下网络的扩张,更多的是依赖于地产开发商能否在当地建设拥有理想基础设施的购物中心。(信息来源:中国商报网)--友谊武清百货供稿
高端消费品业绩亮眼 中国市场重归正向发展
近日,Prada集团发布财报称,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3个月内,集团销售额同比上涨22%至10.65亿欧元。期内该集团所有主要产品类别均取得双位数增长,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大涨22.4%,欧洲大涨27.6%,美洲、日本和中东也分别有4.9%、55.1%和15%的涨幅。
在截至3月底的第一季度内,意大利高端消费品集团Tod's销售额同比大涨23%至2.7亿欧元,超出分析师预期的2.52亿欧元,主要得益于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强劲复苏,期内该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取得29%的强劲增长。
意大利高端户外潮流服饰集团Moncler日前发布的财报显示,在截至3月底的3个月内,Moncler销售额同比大涨23%至7.26亿欧元,高于分析师预期。按品牌分,Moncler品牌销售额同比大涨28%至逾6亿欧元,Stone Island销售额增长5%至1.2亿欧元。期内Moncler品牌在亚洲的销售额同比大涨32%。Moncler表示,这是因为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激增,另外日本和韩国也有出色的业绩增长。
从各品牌的财报数据可见,高端消费品在中国市场正重归正向发展。
此前,LVMH集团公布的一季报显示,其收入同比增长了17%,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国消费市场反弹的推动。爱马仕则表示,第一季度的亚洲销售额(不包括日本)增长了23%,“这主要是受中国春季销售情况良好驱动的”。
除了第一季度外,整个2023年中国高端消费品市场依然被看好。Sandalwood Advisors数据显示,4月中国消费者有约62%的高端消费品支出发生在境内,高于2019年同期的41%。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高端消费品牌不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力度,品类愈发丰富,中国消费者在海外购物的比例已无法回到鼎盛时期,很大一部分消费力会继续留在中国本土市场。
一直以来,线下门店被认为是购买高端消费品的主要渠道。不过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高端消费品市场加快复苏的推动下,多家高端消费品牌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数字体验升级步伐。
近日,罗德传播集团与精确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奢华品报告》显示,中国内地消费者已经对线上消费习以为常,甚至在选购高端消费品时也不例外。报告显示,线上购买高端消费品的信赖度显著提升。在线上平台中,品牌官网(54%)、京东(56%)、天猫淘宝(53%)仍是内地受访者选购高端消费品的主要渠道,每一项均比2021年呈现10%以上的增长。与此同时,抖音(19%)、小红书(18%)等社交电商平台正获得更多高端消费品受访者的关注。
线上规模扩大,线下还在积极拓展开店,这是否会对销售造成冲击?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表示,高端消费品的购买会更加注重消费体验,但线上和线下日后将会融合发展,比如有的消费者在线上通过品牌公众号等渠道了解产品信息,但却选择在线下购买。或者是在线下看到产品,但由于线上一些平台的品牌旗舰店会有分期免息福利,所以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在线上购买。
时尚领域专家张培英则认为,目前一些品牌的线上线下会员体系已打通,线上也开启了一对一服务,退换货流程很方便,所以在当前环境下,不能再孤立地看线上或线下的销售谁更优了。
要客研究院预测,未来两年,高端消费品牌数字化的改造将涉及整个高端消费品零售行业,而且在3至5年内,行业或将迎来“线上为王”的时代。(信息来源:中国商报网)--友谊大港百货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