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逐步加快,“养老”及“养老服务”的话题在近年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讨论中热度不减。尽管各地把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纷纷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初步的尝试开展的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但距离实现集衣食住行以及医疗为一体且较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尚存差距。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效地改善了一批高龄、生活困难、无人照料,且无经济能力和不够政府资助进养老机构条件的老人群体的基本生活条件,虽然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全国人大代表、天津一商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纪委书记毛雁俊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居家养老的规划需要未雨绸缪,更需要结合互联网优势实现精准服务。
养老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居家养老服务是微利行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从事这一工作是在做“奉献”,是在替政府分忧解难。毛雁俊表示,目前由于没有成熟的市场以及政策的引导,使得从事养老服务的机构少,层次低,加上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其本身必然独木难支,容易萎缩,甚至没人敢涉足此业。同时,养老服务队伍存在人力资源少,人员素质偏低、缺少统一的培训和专业学习、专业人才缺乏。
对此,毛雁俊认为,以构筑养老服务平台为重点,为我国各城市开展居家养老工作创造基础条件尤为重要。
目前,现有开展的困难孤寡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的力度和规模有限,可持续性难以保证。而我国各城市的社区居家养老护理人员归各自的社区管理,基本上还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缺乏统一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机制。
对于居家养老工作未来的发展,毛雁俊则特别提到了“精准”一词,“在居家养老工作扩面,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及完善社区内丰富的卫生、文娱等资源的基础上,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也可根据年龄段分阶段出台相关政策及补助规定,”毛雁俊进一步举例说,比如通过分阶段也可以设定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可享受到对应的政策,这样一来,以为特殊老人群体提供居家养老补助为抓手,也可进一步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实现“精准服务”。
目前我国各省、市养老服务和医疗护理分别隶属于民政和卫生两个体系,相对应的养老院更多的只提供养老服务,也就是生活照料为主,在诊疗护理存在严重不足。随着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的持续增长,生活照料和健康护理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对此,毛雁俊认为,以社区为单位
\\\"的医养结合
\\\"新型养老模式将会积极促进老年人社区医疗保障建设。
毛雁俊建议,根据各、省市老年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状况等要素,对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鼓励通过整合、置换或转变用途等方式,努力实现以社区为单位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有机衔接,合理调整其规模、数量和功能定位。鼓励养老机构就近与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委托其上门提供服务。
同时,将部分社区医院转型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直接转型为老年康复院、老年护理院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
此外,还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探索形成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