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复玲:船儿划进心湾里(最美基层干部)

发布日期:2015-04-20

  这些荣誉的取得,缘于社区的“划船”高手——党委书记俞复玲。


  俞复玲,1956年生,短发齐耳,爽快干练,担任社区党委书记11年,练就一手“绝活”——能把“船儿”划进老百姓的心湾里。


  “微心愿”里多圆梦


  42岁的沈国栋,天生失明,被父母遗弃,在福利院长大。福利院对他不错,吃饱穿暖。


  而俞复玲却发现一个细节:沈国栋经常仰着头,茫然地望着远方,似乎在寻找什么。


  “国栋,你有啥心事?”俞复玲问道。


  “我想听听大海的波涛声!”沈国栋有点不好意思。“几十年了,我只从收音机里听到过。”


  俞复玲眼圈红了:对健康的宁波市民来说,看大海、听涛声是举手之劳,但对一个失明的人来说,却成了几十年的渴望!


  “国栋,我尽快满足你的愿望!”俞复玲说。


  一个月后,俞复玲联系好一部中巴车,安排三名志愿者陪着,把沈国栋送到海边。沈国栋在搀扶下慢慢走向海滩,弯下腰,非常仔细地聆听着。


  划船社区有个“微心愿”认领活动,专门收集孤寡残疾者的心愿,由社区和志愿者帮助完成。仅2014年就实现了153个居民微心愿。“人人都有梦想,我们要帮他们圆梦。”俞复玲说。


  “梦工坊”里多阳光


  “俞书记说跟我是朋友!”军军低头自语。


  “什么?”军军妈妈不相信自己耳朵。


  “俞书记说跟我是朋友!”军军提高了声调。


  军军妈妈泪水夺眶而出。整整24年,这是儿子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与她对话!


  论年纪,叫他军军已不合适,因为他已48岁。但在母亲眼里,他还是个孩子。军军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只眼睛失明,个性敏感自卑,中学毕业后当工人,由于视力差、干活慢,经常挨批,久而久之,在24岁那年患了自闭症,从此卧床不起,整日一言不发。


  多年来,连邻居都忘了他的存在。军军妈妈已经绝望了。俞复玲对军军妈妈说:“让我试试看!”


  两人策划了第一次“邂逅”:一天下午,军军被妈妈哄着出了门。他低着头,谁也不看。俞复玲“刚好”经过,迎上去跟他打招呼:“你是军军啊?我是俞复玲,跟你是朋友!”说罢,还拍拍他的肩膀,算是“认识”了。


  之后,军军偶尔愿跟妈妈出门了。“军军,今天穿得真精神!”“军军,我们是好朋友!”每次都会“偶遇”俞复玲,被夸两句,拍拍肩。慢慢的,军军脸上有了笑容。


  这一次,他说话了。当妈妈的怎能不高兴!


  俞复玲的“阳光”,不止照到军军一个人身上。她说:“残疾人最怕别人说没用,怎么找回他们的自信?要给他们一个劳动的机会。”她在街道支持下,租下一间房屋,办起属于残疾人的“梦工坊”,再联系爱心单位,揽来简单的来料加工活,还组织社区志愿者教残疾人做工艺品义卖。这样,每人每月可拿到400元。


  俞复玲说:“越偏僻的角落越渴望得到阳光映射。为什么要去管这么难的一群人?因为帮一个人,就是帮一个苦难的家庭。”


  拆铁门更是拆“心门”


  2003年上任不久,俞复玲就遇到了麻烦。划船社区由4个小区合并,小区与小区间的铁门没有拆除。一边居民想拆门出入方便;另一边居民说怕不安全,坚决不拆。


  “我们认为大家一个小区不该隔着,应该拆,两边都是一家人,进出也方便。”俞复玲这次是碰到了“硬骨头”,道理说尽,一边居民就是不同意。那就开居民听证会,没成想反对的居民还是抗议,并放出狠话:“要是敢拆门,每天泼脏东西到社区!”


  这可怎么办?俞复玲难住了。如何打开突破口?她突然想到:“硬骨头”不能一起啃,要挑最硬的“啃”,解开难缠的连环结。


  原荷花小区居民老郑是闹得最凶的居民之一,他以为自己说了狠话绝话,俞复玲是怎么都不会上门了。没想到,俞复玲每天上门,拉家常、套近乎,气氛一缓和就劝他“开门”。“她甚至都说‘我求你了’,这让人咋办?”老郑终于松了口。


  其他居民,见领头的老郑没了脾气,也不再坚持。那道铁门终于被俞复玲打开了。


  现在,划船社区原先的4个老小区早已融为一体。哪家有困难,整个社区都会动起来。


  久而久之,居民终于领悟到俞复玲的良苦用心:她坚持要拆的,不止是阻隔道路的那道铁门,还有阻隔居民和谐的那道“心门”。


  短评:管好“小社区” 需要“大智慧”


  俞复玲这个社区“小书记”,有着大智慧!这是记者采访的深刻体会。


  何出此言?先看她的“不容易”:一个40年老小区,14000余居民中老人多、外来人口多、弱势群体多,能加分的资源几乎没有,要照顾的方方面面不少。但11年后,社区整洁祥和,居民怡然自乐,“全国文明”头衔就有一堆!


  何能如此?俞复玲靠的不仅是老黄牛般满腔热情、乐于奉献的精神,更在于她的善思考、用智慧。社区共13名工作人员,仅靠他们,24小时不休息也服务不好。从“365工作法”到培育26个社会组织自我服务,俞复玲抓住了社会管理的“牛鼻子”:需求从下至上传递,再细微也能获晓;服务细致入微铺开,紧扣需求而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梦工坊”。10个连家人都放弃沟通的残疾人,俞复玲用爱心一个个走近他们,用耐心从点滴开始培养感情,一点点找到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难题,最后用智慧建起“梦工坊”,让他们找到自信,重新变得阳光向上,热爱生活。


  为民服务的界限在哪里?俞复玲用“梦工坊”经验回答,服务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