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工学结合教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


发布日期:2006-12-21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坚持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方针,注重营造学生成长环境,在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中推进德育教育课程体系,以学校与学生家庭、与实习企业、与社会的链接为基石,营造了陶冶高尚道德情操的精神家园。
    一、坚持在工学结合教育教学中搞好德育教育
    学校在工学结合教育教学中,通过构建学分制弹性学制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校内基础实训基地与校外高水平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完整的实训体系、东西部联合办学的育人体系、实践性教学组织的多样性课程体系,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有更多机会受到职业道德教育。学校根据实训教学计划,在安排学生参加校内校外各种实训的过程中,向学生灌输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职业道德新观念,强化了学生的劳动观念、组织纪律观念、爱岗敬业观念和团结协作观念,缩短了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变过程,增强了学生择业就业能力。
    二、坚持在素质教育教学中搞好德育教育
    学校把培养道德情操高尚和能力突出的学生作为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道德规范融入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之中。在教师节和感恩节的活动中,唤起尊师爱生、感恩施教、回报师恩,感激父母、回馈社会的高尚情操。学校建立了德育课教学课程体系,从内容、方式、考核标准都进行了变革。先后组织学生参观了博物馆、文化馆、建设成就展、滨海新区容貌展,与德育课堂教学形成“事例呼应”;组织学生到社区老人院参加公益助老活动,让学生感悟奉献社会的快乐,体会和把握正确的生活态度;组织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活动,及时以座谈会、墙报、广播等方式让学生谈体会,唤起学生心理的“正效应”。
    三、坚持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搞好德育教育
    学校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注入各种新思想新理念,形成学校文化,积淀了丰厚的德育教育理念。如遵循教学育人之本,将“慎学、慎远”立为校训,将“以人为本,修德敏行;崇能更新,服务社会”、“学校是摇篮,助你成才;社会是课堂,从这起步”、“练的是:心、脑、手、眼、行;得的是:德、品、能、技、果”等作为学习成才的基本宗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努力达到三个目标:一是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形成行为规范。二是进取意识和奋斗精神,修炼争强好胜、永争第一的思想品行,进而形成进取人生、奋斗人生的坚强品格。三是荣誉意识和成功意识,激发求胜欲和成功欲,进而养成“我要成功,我能成功”的精神。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中,学校坚持开展各类有益的活动。如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包括美容美发、电子商务、文字输入、网页制作、营销策划、广告用语、英文演讲等15项内容,激励学生学技能、练本领。如每年举办“珠算接力竞赛”,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如成立影视俱乐部、球队、书画社、英语剧社等,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欢娱的活动中陶冶情操。
    四、注重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中的德育教育
    学校提出了“人与计算机的完美结合,是计算机文化的核心思想”的观点,引导和教育学生深刻认识人机之间的关系,摒弃网络垃圾文化的影响,帮助学生确立人在计算机使用中的主体地位,为我所用,为人类科技、社会进步服务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计算机文化观,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校园网,营造安全健康的“绿色网络环境”。在校园网上,开辟学生园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环境下的各类信息,组织学生围绕网瘾、网游等消极现象展开讨论,并由德育课教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辅导。学校专门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由专职老师引导学生阅读和观看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影视资料和文章,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还与心理课教师共同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心理健康咨询、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等方式,由心理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学习、生活、就业、青春期成长等困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