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坚持工学结合办学方向,建设高标准职业教育学校


发布日期:2006-01-19

杨永强


尊敬的周济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一商集团感谢周部长和各位领导给我们汇报工作的机会。欢迎各省市教育界领导和专家对我们给予指导。
    天津一商集团是中国企业500强、服务业10强、零售商业3强的商业企业集团,以零售、批发贸易、专业市场、现代物流为主要经营业态,从业人员1.5万人。一商校由一商集团直接投资与管理,是企业办的学校。作为天津市最早的商贸中职学校,始终得到市教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我们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市场、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把一商校定位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和社会办学”的中职学校,由过去封闭、半封闭式办学,转变为开放式办学。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部署和我市全面推进高标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一商集团各企业的需求和现代服务业的行业需求,进一步把一商校定位在“工学结合”模式,把“工学结合”办学纳入集团发展规划,促进一商校既做好“工”的文章,又做好“学”的文章,工学比例逐年调整,成为现在的“4.5:5.5”模式,初步形成一商校的办学特色,达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受益,学生、家长、学校、企业、社会五方满意。可以说,一商校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工学结合”的创办和完善。
    一、工学结合办学适应现代服务业对劳动者的需求
    教育部确立职业教育应该是就业教育,我们认为这是中职教育根本的办学方向。
从一商集团的发展来分析现代服务业对劳动市场发育的影响,特点越来越突出:
    一是,现代服务业的经营业态越来越细化。仅一商集团就有百货零售、家电连锁、超市、批发贸易、专业市场、现代物流等,其中,百货零售又细分为高档百货店、高级百货店、时尚百货店。业态的多样化,使劳动市场呈现多样化。
    二是,现代服务业都拥有先进的经营设施,也不缺乏大批专业管理人才,这两样是比较容易从市场上获得的。但缺少的是一线操作层面的劳动者。这是因为,现代服务业对劳动岗位技能含量的要求,范围越来越宽,标准越来越高,需要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这种要求,使劳动市场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现代服务业属于知识经济与劳动密集型集合的最紧密的行业,要求劳动者不仅要掌握市场营销所涉及的各方面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劳动者掌握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多种操作技能,要求的是知识型、复合型劳动者。这种要求使劳动市场对专门培养这类劳动者的教育机构,依赖性越来越大。也就是说,现代服务业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面越来越广,需求量越来越大,中职学校正面临一个庞大的买方市场。
中职学校面对这样一个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必须准确定位,劳动就业是一商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围绕劳动就业来建设和调整,办学宗旨很明确:让学生上得起一商校;让学生在一商校学有所得,这个“得”,就是增长就业技能、增强就业资本、增加就业机会。学生进了一商校,就意味着进入了就业门槛。这一特点,在社会上的认知度越来越高。
    二、加强对一商校“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探索和指导
    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遇到许多实际问题,如:学校与现代消费市场有距离;专业设置与现代服务业的吻合程度有差异;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难度相对增大;不同企业的发展要求对毕业生需求的影响,等等。为解决好这些实际问题,使“工学结合”办学模式达到预期目的和理想效果,多年来,我们通过发挥校企结合委员会的职能作用,较好地解决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加强对学校的组织领导。集团的校企结合委员会,首先由集团一把手领衔,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校企结合委员会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促进学校领导班子不断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切实承担起搞好学校的责任。达不到集团要求的,及时进行调整。
    二是,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校企结合委员会的成员企业由一商集团各企业扩大到行业内相关企业,目前已逐年发展到20门专业课,都经过了校企结合委员会各成员企业的审定,都与现代服务业的需求紧密相关。专业教学的内容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程而及时更新。
    三是,建立工学结合型的师资队伍。校企结合委员会的成员企业,选派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者或专业技术人员,兼任一商校的客座教师,不仅缩短了教学与市场的距离,而且使学生对未来劳动就业的企业和岗位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四是,建立和完善实训基地。解决学生学习与动手操作紧密结合问题,关键是要为一商校提供实训场所。“工学结合”就是让学生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