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商信息壹周刊(第壹佰玖拾捌期)

发布日期:2023-07-24

行业信息

欧莱雅集团参展科技大会

欧莱雅集团表示,在巴黎Viva Technology展会上推出的一系列美容科技创新产品,都旨在实现“所有人的美丽,每个人的美丽”,展示了集团在利用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力量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情况、并获得针对满足消费者特定需求的个性化美容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

除了产品组合外,欧莱雅集团旗下美容科技业务已拥有超过5900名员工、超过800项在线服务。到2022年,集团已完成4000万次服务会话,并完成了一系列全新的美容增强设备、尖端诊断工具等里程碑式创新,并于2023年赢得6项CES创新奖。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Nicolas Hieronimus表示:“通过将我们的资源投入到新兴技术中,人们能够以更低的门槛获得更智能、更可持续的美丽,我们使每个人都能更公平地按照自己的方式享受美丽。”欧莱雅集团负责研究、创新和技术的副首席执行官Barbara Lavernos表示:“如果没有美容技术团队不断增长的互补专业知识,以及我们通过与世界上一些最令人兴奋的初创公司和技术领导者合作的开放式创新计划,这种创新水平是不可能实现的技术和科学使我们今天不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未被满足的服务,而且能够实现从研究到人力资源到制造或零售的转变,以创造美丽的未来。”欧莱雅集团首席数字与营销官Asmita Dubey评论称,“通过美容科技,我们与世界各地数十亿消费者建立了联系。这使我们能够了解他们独特且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在现实和虚拟世界中以无与伦比的精确度和个性化程度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信息来源:华丽志)--友谊商厦供稿

 

巴拉巴拉诠释中国品牌成长

品牌理念是品牌所主张和践行的某种价值观,意味着“我们代表什么,我们为什么存在。”而这一价值观是动态的,随时代发展、社会变化更迭。因此,品牌理念的变迁也体现了品牌的演进和成长。

换言之,巴拉巴拉“童年不同样”理念的每年迭代,既代表着品牌的转变,也展现了中国童装行业数十年的格局变化,还揭示了中国品牌谱写崛起之路的历程。

过去的中国消费者,个性需求尚未完全凸显,处于三浦展在其著作《第四消费时代》中提及的“第二消费时代”,他们的购物目的单纯,对服装的需求更多的是穿暖、穿好,彼时的巴拉巴拉倡导从服装商品本身出发,宣传着装的“不同样”。

而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自主意识提升。尤其,年轻父母注重亲子互动,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这些α世代的孩子相较于过往的代际,有着更强的自主偏爱,可以说,童装消费进入了人本主义阶段。同时,孩子也开始关注服装商品与自身个性的契合度,他们对服装的设计感、舒适度和时尚感有着自己的认知,甚至在一些社交网络上已经出现了儿童服装搭配分享。

消费市场的这些变化,被巴拉巴拉书写进了每年持续焕新“童年不同样”理念中:从最初的“重视服装的不同”,到主张“激发孩子想象力”,鼓励孩子发挥自在性情,再至如今“强调孩子本身的差异”,鼓励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全面重视、鼓励和支持孩子的“不同”。

与此同时,中国童装行业不断走向垂直细分化,行业潜力被激发,市场格局在这数十年间发生变化。从巴拉巴拉的童装市场份额占比在20多年间由几乎为0升至7.5%可窥见,中国童装业态由“市场分散、品牌混战”演变成“大众童装与细分场景童装、中国品牌与海外品牌并行”的格局。

尤其,当下中国品牌在近些年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中国品牌的自信力随之提升,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走出国门,向全球输入中国品牌的创造力。从2014年起,巴拉巴拉已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在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家开设了30多家专卖店,特别是印巴拉巴拉的增长态势也于在其母公司森马服饰的财报表现中明显体现,巴拉巴拉自2017年起成为森马服饰的主营业务,其营业收入占总营收超过50%,至今仍在逐年攀升。森马服饰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48.85%,巴拉巴拉童装龙头地位稳固。

当然,品牌理念的焕新,不只是slogan含义的蜕变与升级,更体现于如何在消费者心中建立新的价值链接,塑造品牌全新形象。在这个过程中,渠道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显得极其重要。

如今,购物中心早已成为线下消费的主战场及主要载体,尤其年轻人更是购物中心核心消费人群。《2022年线下购物中心消费者洞察》显示,90后、00后的20-39岁青中年占比达65.8%,而且平均外出逛街约为每周一次,平均逛街时长为2小时/次。

对此,巴拉巴拉早在2012年就已洞察趋势,开始加大购物中心的布局,经过10多年的渠道结构升级和持续优化,形成专卖店、百货店、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及电子商务全渠道发展格局。

从正式加强购物中心门店运营能力建设至今,购物中心渠道在巴拉巴拉的重要程度日渐凸显。据赢在选址显示,截至2023年5月底,在24城市5万方以上购物中心内,巴拉巴拉购物中心门店数量占总门店数量已接近1/4。

而且,巴拉巴拉的脚步已经迈向全国一至六线城市,并且甚为看重强二线、二线城市的高潜力。赢在选址显示,截至2023年5月底,巴拉巴拉在24城市5万方以上购物中心中,强二线、二线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比57.2%。

由此看来,巴拉巴拉的城市策略与购物中心趋势匹配度极高。赢商大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强二线、二线城市头部企业新开业数量占比最高,同时强二线城市也是企业轻资产外拓集中地。(信息来源:iziRetail热点)--友谊新天地广场供稿

 

开云集团进军化妆品市场

6月27日,开云集团发布公开声明,宣布收购香水品牌Creed,但暂未透露具体金额。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开云集团自2月份成立美妆部门后进行的第一笔收购。

由此可见,作为全球第二大的奢侈品公司,开云集团正在加速在美妆领域的新征程。

据官网信息显示,开云集团宣布完成协议签署,从贝莱德长期私募资本欧洲基金与Creed现任董事会主席Javier Ferrán手中收购Creed 100%的股份。

据了解,此次交易采用全现金形式支付,预计交易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但仍需经相关竞争主管部门批准。不过,此次收购并未透露具体金额。而据路透社报道,这笔交易的价值可能高达20亿欧元(约合158.1亿元人民币),也有外媒预估此次交易金额可能为15亿美元(约合108.18亿元人民币)。

公开资料显示,Creed由James Henry Creed于1760年在伦敦创立,目前在全球拥有逾1400个销售点,是全球最大的高端香氛独立品牌。针对此次收购动作,开云集团公开表示,Creed品牌的全球分销网络不仅能丰富集团的品牌组合,也能够带来可观的规模和收入,还能为集团其他香水品牌的未来发展提供助力。

与此同时,开云集团还在声明中特别提到收购Creed对于推动中国市场的意义,“在保留Creed丰富的传统和高端品牌形象的同时,开云美妆将进一步释放Creed在地域、渠道和品类方面的潜力,特别是通过加速在中国和旅游零售领域的发展,以及进一步扩大女性香水产品组合、身体和家居品类。”

有分析认为,Creed品牌的盈利能力与高端香水市场的发展前景,或是开云集团进行此次收购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悉,Creed品牌在过去几年中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展现了作为“现金奶牛”的潜力。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全年,Creed品牌的收入超过2.5亿欧元(折合19.71亿元人民币)。

2021年11月,Creed中国大陆首家线下门店在上海IFC国金中心商场开业。据CREED恺芮得官方微信公众号显示,截至目前,其在大陆地区开设的门店/专柜共计10家。

线上渠道方面,CREED天猫官方旗舰店粉丝数超4万人,产品价格大多在1500元至2900元间,其中售价为80元的明星试香小样销量最高,付款人数超1万人,售价为1970元的拿破仑之水付款人数也突破900人。据了解,CREED目前尚未入驻抖音渠道。(信息来源:赢商网)--友谊新都百货供稿

 

太平鸟破解行业困局

2022年,太平鸟迎来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太平鸟发布的2022年全年财报显示,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为86.02亿元,同比减少21.24%;实现归属净利润为1.85亿元,同比减少72.73%,实现扣非净利润-0.27亿元,这一数字在2021年同期为盈利5.2亿元。

营收利润双降的背后,除了年报中主要归咎的疫情因素之外,背后更是太平鸟等时尚品牌的“通病”症状。曾几何时,太平鸟品牌自身作为都市丽人的“进阶选择”自有风格,但在“百变”式联名之后,不知离“中国时尚新生代的首选品牌”是不是更近了?无论是激进扩张、高库存,还是重营销轻研发的问题,事实上,这都是快时尚行业的“通病”。无论是太平鸟、森马、美邦等国内品牌,还有优衣库、Zara、H&M等国际品牌,面临的是快时尚品牌类似的“痛点”——蛋糕变小,市场竞争加剧,面临电商平台与小众网红品牌更为加剧的冲击。面对快时尚品牌的共同困局,太平鸟的发展是照映、是示范,也是启示。全面变革已初见成效,业界静观2023太平鸟能否持续高飞。(信息来源:氢消费)--友谊武清百货供稿

 

快时尚行业洗牌加剧 线下商业面临更大挑战

近几年快时尚行业的增速在逐渐放缓,不仅是潮流前线这类国产快时尚品牌,以H&M为代表的国外快时尚品牌也在中国市场闭店收缩,快时尚行业已从跑马圈地的野蛮生长阶段进入新的分化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搜于特集团成立于2005年,并于2010年11月登陆深交所。公司旗下品牌潮流前线抓住了当时消费者的偏好,乘着韩系风格服饰备受大众青睐的东风迅速崛起,同时,潮流前线还将自身定位为平价快时尚品牌,因此在三四线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

“潮流前线是我学生时代的心头爱,当时陈慧琳是代言人,我还留下了好几张她代言的海报呢。”提起潮流前线来,网友CC很是唏嘘。在她心中,这个品牌的衣服风格清纯活泼、“韩味”十足,是平价青春休闲服饰的代表。但近几年,随着韩流文化的逐渐没落,潮流前线也逐渐对消费者失去了吸引力。“去年年初我回老家逛街的时候就看见它家在清仓,全部39元一件,我趁着闭店之前买了几件衣服,也算是对青春最后的纪念。”

从昔日的服装巨头到如今被迫退市,潮流前线的衰落必然让人感到惋惜,然而它也只是快时尚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老牌快时尚品牌的生存状况都不太乐观。在本土快时尚品牌里,拉夏贝尔作为首家在港交所和上交所两地上市的服装类企业,其线下门店曾一度超过9000家。然而近年来,拉夏贝尔先后经历关店潮、破产清算风波。2022年3月31日,拉夏贝尔A股股票正式停牌,随后宣布从A股退市。今年6月20日,据“上海破产法庭”微信公众号消息,新疆拉夏贝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经债权人申请,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拉夏贝尔破产清算。

而“不走寻常路”的美邦服饰自2019年业绩爆雷之后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4年累计亏损超30亿元。美邦服饰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2022年销量下降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进行渠道调整,主动关闭低效店铺。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唯一的物流仓储园区停运近3个月,在仓货品无法正常发货出库,致使销售规模同比下降,销售数量也同步下降。

在本土快时尚品牌接连折戟的同时,老牌国际快时尚巨头也在频繁上演败退潮。自2021年后,H&M在中国的业绩便一路下滑,其门店数量也开始持续减少。今年6月,位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H&M旗舰店宣布撤店,而这是继去年关闭上海淮海中路旗舰店后,H&M在中国的又一重大布局调整。ZARA母公司Inditex也在加速收缩中国市场,2022年7月,Inditex宣布关闭旗下Bershka、Pull&Bear、Stradivarius三大品牌的所有实体门店。此外,多家快时尚巨头也调整了在中国市场的经营策略。

不可否认,如今的快时尚行业正在经历一轮大洗牌,但尽管行业处境普遍艰难,仍有新玩家不断入场,试图瓜分市场蛋糕。

在欧美快时尚品牌纷纷撤离的同时,韩国快时尚品牌开始在国内各大商圈加速布局。2021年,Chuu在国内开出了第一家门店,在随后的短短两年时间里,Chuu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达到156家,即使在疫情期间也实现了高速增长。而同样定位少女潮流的快时尚品牌Brandy Melville也成为潮人的新宠。在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于上海开设首店后,2021年5月Brandy Melville又在北京三里屯开设了第二家门店。有00后消费者告诉记者,Y2K和甜辣风是吸引她们购买的动因,这类快时尚产品的设计前卫时尚、颜色绚丽饱和度高,符合她们张扬的个性。

而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快时尚品牌,URBAN REVIVO(以下简称UR)也在低调崛起,成为不容忽视的品牌力量。在品牌风格方面,UR坚持本土化创新,版型、设计细节更适合国人。在产品更新方面,UR十分注重潮流热点的追踪,官方数据显示,其上新频率保持在一周两次,一年开发的款式数量为1.2万款。而品牌定价则与H&M持平,因注重产品个性化及性价比而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官方数据显示,“6·18”期间UR的女装系列在天猫、抖音和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均居品牌排名榜首,成为女装赛道的最大赢家。

快时尚品牌自21世纪初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阶段,先后入局中国市场的优衣库、ZARA、H&M、GAP等国际快时尚巨头正是这个赛道的佼佼者。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衰退期,未来新玩家和老玩家谁能站稳脚跟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线下商业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信息来源:中国商报网)--友谊大港百货供稿

 

多区夏日消费季活动来袭

夜间经济是国家与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新方向、效能新提升。发展夜间经济是扩大消费、创新业态与复苏经济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文化与旅游给侧机构性改革的现实要求;也是培育城市发展新功能、增强社会活力新元素的战略要求。

随着2023第三届海河国际消费季的正式启幕,多区的商旅文体融合、线上线下结合、打折促销优惠、新店新品亮相、夜市集市美食等消费促进活动同步启动。

近日,“‘南’得有你,‘开’心四季”夏日消费季灯光秀活动在城市地标水滴体育场绚丽启幕,灯光秀以“美食+消费”为主题,进一步预热南开夏日消费季活动,点亮水滴夜空、点爆南开消费。今年以来,南开区围绕“‘南’得有你 ‘开’心四季”消费年活动主题,策划丰富多彩促消费活动,引入特色首店品牌,打造主题消费场景,呈现活动“多”、品牌“新”、人气“旺”等特点,迅速燃“爆”南开消费市场。

2023第三届海河国际消费季从6月开始持续至9月底结束,作为第三届海河国际消费季重点活动之一的第五届活力河西•哪吒文化体育嘉年华于当晚同步启动,天津渤海银行女排、天津食品集团男排、天津沙滩排球队、天津津门虎足球俱乐部、天津先行者男篮为市民游客带来精彩纷呈的赛事表演。今年的哪吒文化体育嘉年华将持续至8月5日,充分利用体育项目、体育明星等资源,在传统沙滩排球、篮球、笼式足球以及电竞、健身、街舞、陆上赛艇、腰旗橄榄球等赛事基础上,增加了飞盘比赛、全民体能赛,以及首次登录天津的室外冲浪项目,配合专业灯光和音响设备,打造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消费场景,让市民群众沉浸式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

启动仪式上,发布了河北区文商旅地图,全面展示河北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立体消费场景——“食”在河北,10个特色美食街区,3条美食线路独享地道津味儿、品异域美食风情;“住”在河北,从海河假日、悦榕庄,到凯悦逸扉、比坲利,既可拥览海河最美夜景,也可领略百年欧洲建筑的独特风情;“玩”在河北,海河意式风情区、梁启超故居觉悟社纪念馆、大悲禅院,感受近代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为消费者营造多元化场景化的消费体验。(信息来源:北方网)--零售事业部供稿

 

2023第三届海河国际消费季

近日,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2023第三届海河国际消费季将于6月16日至9月16日在全市范围内举办。本届消费季以“天地人和 津致生活”为主题,统筹“购物”“文旅”“美食”“赛事”“会展”五大领域,贯穿端午节、暑期、教师节、农民丰收节等多个节点,重点瞄准新客群、新场景、新供给、新政策、新体系,预计将有千余家商贸文旅企业参加,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超500场,着力打造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志性活动品牌,为市民游客打造一场精彩纷呈、优惠十足、潮流时尚的消费盛宴。

6+聚焦巩固大宗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提质服务消费、做强品牌消费、倡导绿色消费、拓展文旅消费等六大任务;10+市级层面重点举办616津购节、第五届“活力河西•哪吒文化体育嘉年华”、第四届天津夜生活节、天津美好家居生活节、第三届“津津有味美食节”、天津品质消费农村行、汽车嘉年华、2023五大道咖啡文化节、V1夏日狂欢节、I游天津——夏日清新 独爱天津等10项主题活动N+;全市各区围绕区域特色资源举办百余项商旅文体融合、线上线下结合、打折促销优惠、新店新品亮相、展会展览展示、夜市集市美食节等活动,如:滨海新区举办第三届滨城国际消费季,发放汽车、餐饮、商超等消费券;河西区举办第五届活力河西·哪吒文化体育嘉年华;河东区围绕“海河东岸 乐购直沽”主题,举办购物节、夜市嘉年华、二手商品节等;西青区发放1000万元汽车消费券。各大行业协会以及商贸文旅企业、品牌企业、电商平台等市场主体也将推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

为进一步增强活动影响力,聚集更多优质资源,打造特色消费场景,6月21日晚在文化中心广场举办“2023第三届海河国际消费季暨第五届活力河西·哪吒文化体育嘉年华启动仪式”。同时,市商务局会同宣传部门,充分调动我市和各区报、刊、台、网、微、端、屏等媒体资源对消费季进行全程报道,全网宣传,举办“万人寻宝大赛”、2023高品质消费新场景推荐、特色深夜食堂征集展示、最受欢迎的夜生活商圈评选、《津致生活·购天津攻略》发放仪式等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宣传,持续掀起消费热潮。(信息来源:北方网)--零售事业部供稿

 

6·18疯狂打低价背后:电商平台另有所图

今年的“6·18”大促,是行业经历大环境考验后,验证消费复苏的首个机会,也是电商平台各自变革转型后的第一个校验场,社会各界对此充满期待。

6月19日凌晨, 京东率先公布了 “6·18”战报。京东称,截至6月18日23:59,2023年京东“6·18”增速超预期,再创新的纪录。从部分节点的数据来看,今年“6·18”京东成绩喜人。 6月17日晚8点,京东“6·18”的高潮期开启,短短10分钟内,30%国产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100%,以旧换新订单成倍增长,海量用户涌入,京东云每秒用户访问峰值同比提升119%,让烟火气持续沸腾。

6月17日晚8点刚过,京东3C数码品类就吸引了大量消费者。10分钟内,iPhone、小米、荣耀、华为、OPPO、vivo等手机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100%;格兰仕、极萌、霍尼韦尔、源氏木语、罗莱家纺、梵客家装、爱仕达等数百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在户外健身品类中,野餐用品、钓台、山地车等18个户外装备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京东国际325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与此同时,京东超市23大优势品类拉动增长,10分钟内成交用户同比增长超35%。

增长也是今年天猫“6·18”的标签。6月19日,淘宝天猫集团阿里妈妈及市场公关总裁刘博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今年淘宝天猫“6·18”,用户、商家规模、成交三项指标全面正增长。

截至6月18日0点,超256万名中小商家今年“6·18”的成交额超过去年同期。还有118万名中小商家达成了“1万元成交”的小突破,其中6.8万名商家加入淘宝还不到3个月。6月18日刚过0点,成交破亿品牌数已达305个,新晋级的亿元品牌不乏老字号及新锐国货。

近日,快手电商也发布“6·18”大促战报。数据显示,在6月1日至18日大促活动期间,快手电商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近四成,买家数同比去年增长近三成。品牌商品GMV同比去年增长超200%,短视频挂车下单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近210%,搜索支付GMV同比去年增长近130%。(信息来源:北方网)--零售事业部供稿

 

聚焦消费提振年 多地接力促消费

消费券又来了!6月以来,北京、成都等多个城市启动新一轮消费券发放,覆盖汽车、家电、旅游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提振居民消费。

近日,湖北省在全省范围启动2023年“惠购湖北”家电消费券发放。本次家电消费券总计投入财政资金3亿元。其中,线上券投放资金0.5亿元,线下券投放资金2.5亿元。此前,湖北省商务厅已经定于6月16日—30日举办“6·16三好节”。活动期间,除了发放家电消费券之外,还将发放4亿元的湖北文旅消费券,以及全年共计500亿元个人消费贷款总规模的贷款贴息等活动。

北京市商务局日前表示,为加快释放绿色消费潜力,扩大端午节及暑期等重要节点的服务供给,北京于6月3日—7月16日发放新一轮“京彩·绿色”消费券,适用商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和家电用品等55类。

成都市商务局宣布,于5月20日—7月20日,面向全市开启2023年“蜀里安逸·车游四方”成都汽车消费奖励活动,资金规模1亿元。另外,成都第二批文旅消费券也于6月20日发放,共计1000万元。

此外,浙江、江苏、河南等省份及下辖城市也在最近公布了新一轮消费券的发放计划。从这些消费券类别来看,一类是面对汽车和家电大宗消费品,另外一类则是文旅消费。

带动消费需求

端午节、暑期是传统的消费旺季,结合消费券的发放,可以进一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经济形势来看,需求不足是制约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着力从需求端出台政策刺激消费。从5月份汽车的销量回升来看,刺激政策的效果明显。不过,消费的增长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受到消费能力和收入的影响。

专家表示,消费的最终实现是由多个环节共同构成的,包括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消费对象和消费场景等。以消费券为代表的刺激政策是在消费意愿上发力,尤其是在经济循环被打破时,通过发放消费券,将消费者从居家状态吸引到实体消费场景里来。但上述做法存在前提,是消费能力在短期没有受损的情况下,通过消费券等刺激政策激发消费意愿,从而将前期未释放的消费能力加快释放。

持续发放消费券,是各地政府旨在拉动消费,以消费券的撬动和杠杆效应来促进经济复苏的举措。不过,专家建议,各地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城市在消费券发放方面 缺乏创新,在未能抓住消费热点且消费者收入预期不佳时,一方面消费者会对消费券产生审美疲劳,另一方面也会让消费券的撬动效用发生递减问题。

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加快恢复。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商务部将重点做好继续完善消费政策、持续办好消费活动、不断创新消费场景等工作。在即将到来的暑期消费季期间,将推出系列促消费活动。

消费的恢复离不开多方面协同发力。束珏婷介绍,去年以来,商务部等13部门出台了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的若干措施,在稳定家电整体消费、释放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潜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1至5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3133亿元,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近期,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工作的通知》,推动加快恢复和扩大家电消费。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各地计划投入的促进家电消费资金超过25亿元,安排的大型家电消费促进活动超过300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加强统筹指导,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举办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消费促进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家电消费体验,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对于接下来促消费的方向,束珏婷介绍,商务部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是继续完善消费政策。加强部门协同,推动出台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系列政策措施。同时,立足商务职能定位,围绕促进汽车、家居、品牌消费和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等,出台针对性的配套举措,增强政策的组合性、协同性、有效性,抓好贯彻落实。

束珏婷表示,商务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目前已成功举办迎春消费季、全国消费促进月,正在开展绿色消费季、国际消费季等系列活动。另外,商务部将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步行街高质量发展,推进建设智慧商圈,带动优质消费资源集聚,联动商旅文体,打造更多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消费新场景。同时,推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补齐便民设施短板,努力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消费圈”“幸福圈”。(信息来源:北方网)--零售事业部供稿

 

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有关情况。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袁达在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分批次加快推出针对性政策措施,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袁达表示,将加快完成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不一致的法规政策文件修订废止工作,持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1+N+X”法规政策体系。

袁达介绍,“1”指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N”指各部门制定的相关领域单行法规政策,“X”指各地区出台的配套法规政策。在巩固已有改革成果的同时,将行之有效并可长期坚持的做法逐步上升为制度规范。不断完善政策制定实施机制,制定涉企政策时严格落实评估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核等要求,重大涉企政策出台前充分听取相关企业意见。

同时,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深化推进综合监管改革,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防止“任性执法、类案不同罚、过度处罚”等。根据企业信用状况,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严禁未经法定程序要求普遍停产停业,杜绝“一刀切”“运动式”执法。全面实施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扩大多部门联合监管范围和频次,完善监管方式,推动监管信息共享互认,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

此外,加强经营主体权益保护。推动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严格执行产权保护司法政策,明确和统一裁判标准。全面推广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制度。加大惠企政策宣传解读力度,提高涉企法规政策知晓度和获得感。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推动惠企政策快速兑现、应享尽享。

袁达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分批次加快推出针对性政策措施,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突出做好三个“着力”: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充分保障公平竞争;着力强化法治化支撑,切实稳定企业预期;着力提升国际化水平,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信息来源:北方网)--零售事业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