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整合 实现企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发布日期:2011-10-13
天津轻纺商城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经理王月来
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天津讲话精神,围绕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十二五”结构调整的方向目标和措施进行了新一轮研讨和修订。
“十二五”公司结构调整思路是:以集团“十二五”规划的转变发展方式目标为主线,以实现企业保生存、快发展为出发点,以加快两纺整合为调整切入点,通过完成轻纺市场连锁布局,纺织品批发产业延伸的结构调整和设施经营多元化的构建,实现新轻纺商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十二五”末达到集团内企业中等创效水平,成为天津市最大的轻纺连锁交易市场和本市最大的工装职业装面料批发加工基地。
2015年实现经营规模50亿,商品销售收入2亿,利润600万。全面完成“两纺”整合,将现有19个独立法人企业调整合并为2个国有独资公司,即:以良性资产和主营业务运行的天津轻纺商城有限公司和解决老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天津市纺织品公司,形成资产、经营、核算、分配及企业文化实质统一的新企业运行格局。完成轻纺交易市场新店布局和经营定位,“十二五”末在市内各区和滨海新区形成5-6个具有品牌聚集、个性订制特色的高档家纺店,成为天津地区最大的高档轻纺连锁市场。
以主营业务和资源整合优化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点,通过融入集团倡导的“三高三化”理念和企业整合形成的新的现代管控机制,实现真正意义的盈利方式转变。
在主业结构调整上,“两纺”整合后形成以交易市场为主,批发业务为辅的主业组合,市场高档连锁和批发品牌延伸是 “十二五”期间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市场经营高档定位连锁发展。积极实施东扩新区的选址新店计划,2012年建成以品牌家纺和精品面料订制定位的滨海家纺店,2013年至2015年在市内及郊县区域选址建成3-4家店。新店招商将以现家纺总汇经营品牌为主体经销商,吸纳精品面料定制和创意家居饰品进店经营。在选址筹建中,充分利用各区域政策和同业社会资源,尝试以自主经营管理为主 ,兼顾股份制联合、输出管理、联营、加盟等其他多种形式,低成本高效实现连锁扩张分布目标。同时要改变现有中低档面料为主体的定位,新店知名品牌家纺经营将占90%,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一线家纺品牌开设地区旗舰店,提升品牌聚集能力,成为本市高档家纺消费群首选购物场所。
批发业务产业延伸品牌化。彻底改变“买了卖”传统的搬运批发业务方式,实现纺织品产业链的业务渗透双向延伸:原有纯棉涤棉工装面料业务,采取专线定织定染和组建生产批发联合体形式,增加定织定染生产厂 8个,提高批发业务附加值。逐步扩大成品自有加工比例,延伸终端市场,2014年要建成“一站式”工装职业装订货展示中心,同时具备信息发布和网络销售能力。装饰布和家纺品牌总代理要积极开发自有品牌的成品加工和现场订制业务,利用代理渠道推进自有成品销售的比例。工装职业装面料批发业务,要借力国资系统和滨海新区与一商的对接活动,加快参与滨海新区大项目配套工装职业装订单投标承接业务,积极开发高端制造业特需防护工装面料、户外装备类面料加工订单业务。
老字号“瑞蚨祥”经营振兴的发展,初步确定以经营高端中国元素服饰、面料及礼品系列定位的品牌形象。项目的运作尝试与老字号创始人孟氏家人合作开发,力争“十二五”末使“瑞蚨祥” 品牌成为区域性高端品牌的代表。
在资源整合调整上,充分利用两纺公司整合机遇,集约优势资源,经过四个步骤运作,实现资产管理统一、分配统一、企业文化统一,做实轻纺商城的目标。
分步实现两纺实质整合。第一步制定两纺公司整合方案,按照集团内同类经营企业整合调整的总体思路,2011年上半年完成两纺整合实施方案的制定,并抓好各阶段的落实;第二步,资产管理统一,将公司19个具有法人地位的独立核算单位调整为具有国有独资的公司2个:以良性资产和主营业务运行的天津轻纺商城有限公司和解决老企业遗留问题天津市纺织品公司,实现公司内部管理的统一。第三步分配统一,用三年时间对分配机制进行逐步调整,到2013年实现分配的统一。第四步企业文化统一,落实集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加强企业文化融合进程,形成新的企业精神和理念精髓, 2011年完成制定新《员工手册》,2014年形成具有轻纺商城特点的CI体系。
设施经营模式多样化。公司设施经营按照区域位置不同探讨多样化经营方式,一是把位于营口道的楼宇定位中高档的写字楼,完善硬件设施,增强创效能力;二是将位于吉林路现在出租方式改造为经济型快捷酒店;三是借助天津市道路整体规划,积极与河北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联系,将红星路楼院向创建科技产业园区和新兴企业孵化器基地方向转变,完成经营服务模式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