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结构调整 力促“十二五”高起步发展
发布日期:2011-08-31
天津市达润五金机械有限公司经理 蔡新成
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国家在新时期确立的重要改革发展战略,也是落实好市委“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要求和集团“好字当头,全力加快,高起步打响十二五”工作基调的重要举措和保障。
达润五金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经营模式的创新,逐步跨入发展阶段。从去年起,又按照集团的要求,抓机遇有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已初步显现出成效。一是坚定地将市场经营调整确立为公司发展主业,并明确着力围绕做大做强主业,调整提升交易市场定位,珠江五金城先后完成了新建第12栋,改扩建东罩棚、C区等工程,增加经营创效商铺面积5000多平米,年增加收入355万元。二是对经营的商品进行了定位调整,坚持以内涵提升促发展,增加“551”品牌量,突出世界一线和国内名优中高档品牌为主,聚集力量将几个独家代理优势大品牌做大做强,并通过推进品牌组合的优化和扩大终端销售的举措,使经营毛利率大幅增长,批发创效能力显著提升。三是推进了商务服务业态的升级,坚决放弃了分散、杂乱、低效的设施零租模式,调整升级商务服务业发展方式,利用原达润园区设施正在进行改扩建津湾酒店,新增合法公用建筑面积近3000平米,新酒店尚未开业,企业已取得潜在收益近亿元。公司领导班子总结了成果,也更看到不足,主业还局限在市中心区,外延和东扩发展还需突破,商品批发的内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资源的整合、管理与人员结构的调整有待跟进。
集团将2011继续作为结构调整年,我公司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工作。在主业市场经营调整方面,坚持继续挖潜扩大内升成果基础上,加大外延发展力度,抓滨海新区战略机遇实施主业的东扩;在商品批发经营调整方面,坚持保证规模适度增长前提下,重点提升内涵质量,增加“551”品牌和代理比例,向高端化发展;同时在商务服务经营调整方面,拓展新领域、培育新热点,并逐步向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方向推进。到“十二五”末,经营收入突破100个亿,商品销售总额超2个亿,员工人均年收入8万元以上,实现利润力争达到1000万元。措施是:
继续对珠江五金城现有可增值设施进行挖潜改造。2012上半年前完成市场外檐、门面、布局的新一轮改造提升;2012下半年进行城内临街4号库改扩建;2013年实施旧楼库的改造。租金收入2015年上3000万。
五金市场在向周边开拓的同时实现战略性的东扩。2013年在市区西南部的大港与西青接合部选址新建一个万米左右的分市场;2014年坐落滨海新区内2万平米以上规模的专业五金市场建成开业。
将滨海分公司批发做优做强。在2011年底把400平米的滨海店打造为品牌旗舰店,云集众多高端品牌,主打和扩大直供直销;12-13年通过承租毗邻店铺扩大经营面积1倍以上,公司给予融资和政策支持,新发展建立20个以上的强力分销商提升市场份额,并实行全新机制和引进专业人才激发内在活力。
建立以滨海旗舰店为核心的展销中心。配合五金专业市场东扩战略,2014年实施旗舰店的扩张和转型,通过更大范围承租周边店铺,采用友谊模式,建成以滨海分公司为核心,集市场、批发、零售、展示功能于一体的达润高端五金工具类商品展销中心。
发展新酒店服务业态。截至目前,津湾酒店一期改建主体和外装修工程已完成,9月正式投入运营;积极筹划力争2012年内开工二期改造工程;适时择机利用珠江商场和五金机械公司自有设施开办连锁式分店或外部加盟式经营酒店。
在资源、管理、人员结构调整上。一是做实企业推进资源整合。到目前,老体已有5家无房产企业办理完工商注销登记;在解决了国投历史债务后,其余7家有房产企业即着手实施清税和履行注销程序,然后将全部合并入五金公司,使老国有企业户数由13家压减至1家;抓时机适时进行新老体公司的合一运作,组建国有独资的新企业, 通过对资源的重新整合配置,实现产权清晰、管理科学。二是完善交易市场采供中心服务功能。全面做实市场商品和入住企业资源的整合,有效提升资源共享优势,利用电子网络平台,借助“易商通”,推进市场交易电子商务化,推动强劲发展。三是强化“三重一大”管理。重点进一步规范决策事项的调研论证、人事任免的考核评议、项目安排的规范运作和大额资金的集中管理决策程序,以及严格履行的报告制度,保障国有资产的严密监管、有效使用、安全运营。四是有效改革管理机制。结合老体企业的撤并和体制改革,进一步精简压缩行政管理部门,减少纵向管理层次,理顺上下管理关系,明晰企业、部门的各自职责,强化整体运营意识及合力作用,确保“十二五”发展目标实现。五是强化重点和细节管控。推进全面的精细化管理,细化具体工作流程,强化各类审计遗留问题清理,严肃整改落实监督责任;加强行业对标管理,重点是追赶指标的措施、进度和监控,建立健全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的评估机制。六是控制员工总量并改善分布结构。结合企业发展和100余人将退休的实际,按严控标准、优质补充原则,每年引进年轻专业人才5-8名,并合理设置岗位与配置人员,到2015年总量压缩控制在200人左右,直接创效岗人员比例提升至70%以上。七是优化人员整体结构。在引进新人同时,强化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打造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与员工队伍,到2015年实现文化知识结构“3421”,年龄结构“424”,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比例超45%,中高级的力争达到15%以上,股级以上管理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者达到80%。
在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中,我们深深体会:企业领导班子的思想解放和强烈的调整愿望是把握好调结构主攻方向和促转变主线并确保取得扎实成效的关键,决不能有丝毫的保守念头;面对新的五年发展时期,企业必须要融入时代潮流之中,必须紧跟发展形势,只能按规划目标和方向,有力重点推进方式、模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否则将会形成新的落后,甚至被淘汰;企业虽步入到上升期,但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与全市的发展要求相差很远,与集团各企业相比仍处在中下游地位,只有进一步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够有效化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发展的较大提升和跨越,跟上形势发展步伐并尽快跻身到前列。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持久的任务,我们将在集团的正确指导下,继续新一轮解放思想,切实有效深入推进企业结构调整,认真逐项抓好调整方案举措的落实,以调结构、促转变为契机,确保并力争超额完成好2011年和五年规划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