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大物流 加快两个板块结构调整
发布日期:2011-07-18
天津全程物流配送有限公司经理 王文通
贯彻集团结构调整总体要求,加快物流和市场两个板块结构调整。在发展“大物流”上,以运营津南开发区分库为突破口,迈出对外扩张的重要一步,物流规模、运营机制、人员结构、增值服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在构建“大市场”上,加快建设友谊家居,确保如期开业。
两大板块的结构调整都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运营模式向现代全程物流开始转变。从年初运营西青开发区分库,到5月运营津南开发区分库,是我们突破自身局限,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扩张跨出的重要一步,传统储运经营模式实现了质的突破,真正开始向现代全程物流转变。二是经营效益大幅增长。1-4月,经营收入完成1923万元,同期提高23%,物流收入完成1444万元,同期提高77%。利润完成371万元,同期提高1.2倍。储运中心的月收入突破300万元,西青保税仓月收入近100万元,均为历史最好水平。三是期货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1-4月,期货收入370万元,全年有望突破1000万元。津南开发区分库的运营,使期货布局更加合理。年底期货仓容量5万吨,其中储运中心3万吨,西青保税仓1万吨,津南开发区分库1万吨。四是为友谊家园开业运营完善条件。落实工程进度,确保十一开业;完善经营方案,确保全程预期收益;完成B座区域规划思路,近期实施B座外檐装修、供热改造项目,确保8月底完工,为友谊家园开业配套。取得成果同时,还要清醒认识不足:对外扩张的气魄还不足,物流主业有待向更多地域扩张,其它业态也要加速走出去;距离现代全程物流服务仍有较大差距;管理机制粗放、落后的问题依然存在;人员结构仍要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十二五”结构调整中着力加以解决。
“十二五”期间结构调整的思路是:在物流主业上,以发展现代全程“大物流”为主线,加快推进传统仓储向现代全程物流转变。
重点推进五大转变:由固有基地向更多地域布局转变,形成以固有基地为龙头,向天津地区东、南、西、北更大空间布局的物流网络体系;由自有资源向利用社会资源转变,形成重资产建设与轻资产运营共同支撑的发展模式;由物流环节向全程物流链转变,形成从制造领域到商品流通领域中全过程物流为方向的服务体系;由传统仓储服务向多元增值服务转变,形成功能资质更全、传统仓储以外收入更高、各环节核算更细的运营体系;是由一般物流企业向知名物流企业转变,形成大客户聚集度较高、大项目承接能力较强、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物流企业。
在市场板块上,以构建友谊家居“大市场”为主线,加快推进初级市场向高端家居中心转变。重点推进两大转变:由初级建材市场向高端家居中心转变,形成集高档家具零售、家居生活体验和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友谊家居商业中心;由中小规模市场向多功能大型商圈转变,形成为友谊家居A座配套,涵盖底商、宾馆、商场和写字楼等功能聚集的B座商圈。
“十二五”发展目标是:物流经营面积比“十一五”扩大50%,友谊家居A座经营面积比“十一五”扩大60%,B座经营面积比“十一五”增加1倍。经营收入比“十一五”翻两番,物流吞吐量比“十一五”增长1.3倍。期货库容量比“十一五”增长2倍。利润比“十一五”翻三番,仓储以外收入提高到50%左右,远期达到70%。年百万以上大客户的收入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力争培育5-6个年五百万以上大客户,1-2个年千万以上大客户。
结构调整措施主要措施:
加快建立新的物流发展布局。突破现有两个物流基地的空间局限,以轻资产运营为突破口,向天津地区东、南、西、北扩张。东部,紧跟集团主业东扩战略,以为滨海新区配套为目标,将储运中心打造成为天津东部的龙头物流企业。西部,以西青保税仓为基点,扩大为西青开发区及周边大企业的配套服务。南部,以津南开发区分库为起点,以津港公路为纽带,重点开发大乙烯配套服务。北部,抓住武清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机遇,择机建立新的物流基地。“十二五”期间,完善全程物流在天津地区的发展布局。
加快建设固有基地物流设施。扩大规模,提升功能。2011年,完成西青保税仓电力增容、储运中心路面硬化、罩棚改库房、新建简易库等项目,物流收入力争增加20%。2012年,新建仓库7000平米,新建2区货场1万平米。2013年,储运中心东南部新建货场1.5万平米,改造水电管网,在做足储运中心优势的基础上,以地铁6号线规划占地为契机,推进库区东扩,力争以地换地,实施规划。“十二五”末,完善储运中心整体规划建设。
加快利用社会物流资源。2011年到2012年,开拓6000平米西青分库和1.1万平米津南分库,2013年到2015年,重点在滨海新区和京津塘沿线,择机开拓1到3个新的万米以上外租库项目。
加快向物流链上游延伸。一是做大化工品铁路运输业务,力争年运量突破40万吨。二是整合社会公路运输资源,将公路运输逐步发展为可观的盈利点。三是实现物流金融创新,申请成为仓单质押监管库,开展高附加值服务。四是为“易商通”商务平台作物流配套。五是开发对外付汇、退保证金、(亚太)分拨中心等项目,扩大增值收入。“十二五”末,初步构建全过程、多环节的现代化大物流体系。
加快开拓大客户,承接大项目。经营方针以高端客户、大客户服务为主,特别是与生产厂家直线对接,抢占第三方物流盈利空间,提高企业知名度。培育完善津南分库承接大乙烯配套项目模式,开辟与大客户长期战略合作的途径。
加快打造家居购物中心。一是确保12万平米友谊家居十一开业。二是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三是发挥财务监督职能,确保预期收益。“十二五”力争打造出年交易额30亿元以上的高端家居购物中心。
加快完善B座区域规划改造。2011年,完成友谊家居开业配套的B座外檐装修、供热改造等项目。2012年到2013年,完成外储地块的地上建筑物改造提升。2014年到2015年,实施对全程地块经营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形成集茶城、家纺、电器、商务会馆、餐饮、写字楼于一体的多功能聚集区,与A座共同做强解放南商圈。
建立三个配套机制:一是建立资源结构调整机制。制定好五年开发规划,做好资源选址和论证,力求每年开拓新的项目;加强与政府沟通和与大企业合作,最大限度获得资源空间;制定大客户发展计划,力求每年发展一批、储备一批大客户。二是建立管理结构调整机制。创建精干复合型团队,以津南分库为实验项目,1.1万平米分库只配置6名复合型员工,要求每名员工一专多能,掌握保管、装卸、结算、保卫等多环节专业技能,取得经验后在公司全面推广;完善期货业务管理体系,实现储运中心、西青保税仓、津南分库期货集中调配、统一经营的管理模式,“十二五”期间,逐步推广,形成规模经营。三是建立人才结构调整机制。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项目管理人员的引进;完善定向培训制度,按照“大物流”和“大市场”发展需要,定向培养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