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实现由港口终端行业向中高端行业发展


发布日期:2011-07-11

天津市外轮供应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经理 陈同林


    落实集团十二五规划和调结构部署,推进外轮公司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做强做大主业,用三年时间,对主业、资源、管理、人员结构进行深入调整。总体思路:着眼于融入滨海新区发展,以滨海新区为依托,以港口为基地,在港口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着眼于主业做强做大,重点发展免税品供应、船舶服务、物流和物业四大主业,实现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由终端向上游延伸,提升主业发展整体水平;着眼于企业资源整合,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资产、经营、管理集中;着眼于资产经营,实现商品与资产并重发展,提高整体创效能力;着眼于体制创新,彻底解决老企业历史问题。三年目标是:经营收入实现7610万元,商品销售总额实现5000万元,利润实现165万元,设施收入增长40%以上。
    结构调整举措是:将公司现有的10个公司,保留有发展前景的公司4个,撤销资金规模与经营规模小的公司5个,待调整公司1个。2011年底完成结构调整工作。2012年—2013年对天津市外轮供应有限公司、天津市对外供应公司新老两个企业实施重组,实现两企合一。
    围绕天津港的发展定位和布局,确立和拓展四大主业板块:免税品供应板块充分发挥与中免集团合作强势,做强做大港口免税品供应,形成创效重力支撑板块,以免税业务为切入点,带动船舶供应与服务,调整人员结构,完善管理制度,降低管理成本,加速推进天津中免由传统免税烟酒业务向港口免税物料、有税商品经营服务市场延伸;船舶供应板块集中船舶供应分公司、船舶劳务分公司、海港外轮船舶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的船舶供应与服务优势资源,形成港口船舶供应服务板块;物流板块将天津通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转换为外轮公司法人独资子公司,原保税区贸易有限公司仓储业务并入通洋货代公司,利用现有经营资源,尽快构建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平台,不断完善物流服务功能,提升竞争力与服务水平,逐步发展成为融进出口贸易、仓储、报关、报检、船代业务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物业板块对新港六米大院房产整修改造,形成港口物业服务中心。
    开辟创收增效项目,扩大公司经营规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航运资源进一步集聚,重心逐渐向中国转移,推动了船代行业发展,外轮公司从事港口服务50余年,有一定的客户资源,开辟船代业务具备经营优势与竞争优势。
    强化内部管理控制,提高营运质量。巩固“内控年”和“行业对标”成果,建立应对危机的长效机制,将对标指标完成值纳入到部门经理年度业绩考核中,提高公司发展标准,推动公司船舶服务业务向中高端转变,由传统服务向现代化服务转变;实施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制度,建立项目“问责制”,项目有方案、有检查、有结果、有总结,由项目经理提出和解决项目开发中遇到的问题,由公司主管经理负责新增业务项目的跟踪与指导,3年内完成新增业务的培育;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治理公司,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切实行使职权,对经营管理重大问题予以决策,充分发挥现有经营优势与经营潜力,依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现有经营机构和经营业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强化对参、控股公司、分公司的管理与约束机制,重新修订和完善“员工手册”和公司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围绕提升整体竞争力,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为参控股公司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完善企业人才引进机制与用人机制,根据经营需要招聘实用型年轻人才,做好人才的成长培养工作,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员工收入年增长10%左右,根据公司效益增长水平,适时提高员工和农民合同工的社会保障待遇,促进与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党委工作实现两个延伸,向经营决策领域延伸,向经营管理领域延伸,把完成和超额完成公司结构调整后的经营目标贯穿党委工作的全过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