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破解难题,走向科学发展
发布日期:2008-10-27
天津一商集团党委学习中心组
一商集团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没有走过场,而是切实按照市委部署和要求,虚心学习先进,深刻反思落后,全面查找差距,及时边整边改,积极规划未来,走向科学发展。
回顾一商集团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一直期盼和追求改革创新、做大做强、做优做先,但并没有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与科学发展的要求存在多方面差距。明知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障碍导致诸多深层次矛盾长期难以解决,但又无奈于找不到突破的契机。天津新一轮解放思想给我们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求之若渴,百倍珍惜,痛思差距,深揭矛盾,确实增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确实提升了对科学发展的认识高度、思考深度、落实力度。大讨论中,集团上下查找的八条差距,集中概括了我们长期存在的与科学发展格格不入的八个方面问题,是集团党委对改革发展若干经验教训的冷静思考,是集团各级领导班子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深刻认识,是集团各级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的重要共识。
一、敢于破解体制僵化难题,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
观念和机制落后源于体制落后。我们第一次痛感长期以来体制的僵化,尖锐地自我批评“在国有体制上抱残守缺”,深刻反思止步于“深水区”的思想根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置身完全竞争性的流通行业十几年,珠三角、长三角及全国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同行业,国有资本早已全部或大部分退出,而他们的发展比我们快、创效比我们强、收入比我们高、解放思想的广度和深度更比我们强。我们不甘心这样的状态却又几次错失体制改革的机遇。为什么会长期保留老“一商”基本阵形?为什么会在产业链和全国同行业中安于守国有企业的“孤岛”?为什么对“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为”的认识不深刻、不紧迫?表面看,怵头历史遗留问题,担心改制招来风险,不愿因改制造成不稳而影响发展。但思想观念中的深层问题是:对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证科学发展的先进制度缺乏深刻认识和深入研究,没有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观要求、迫切愿望、实际措施,不习惯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化约束,畏难于现代企业制度对高知识结构人才、高难度运作体系的要求,打不开解决体制问题的视野和思路,去不掉国有资本比例缩减失去控制权的顾虑,等等。破解体制改革难题,实质是敢于正视多年来不敢深挖的思想根源,敢于冲击多年来不敢踏进的思想“禁区”,敢于解决多年来不敢触碰的深层次矛盾。
先前的改制之所以不彻底,就是基本停留在国有体制、变相国有体制的框架内,没有推进到现代企业这一步。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完全竞争性的流通行业,国有资本只有与广泛的社会资本融合,才能提供发展动力、激发竞争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资本控制力,国有资本只有融入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才能有更大的作为、更好更快的发展。
近年来,集团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中首先出现了一商友谊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外合资改造,使友谊百货群的发展纳入真正的公司治理结构,步入严格的规范运作轨道,使一系列新机制得以有效实施,使科学发展能够成为现实。这样的改制为集团其他企业打开了眼界、趟出了路子、提供了范例。对外储运公司与珠江仓储、正泰实业与美的空调、文化商贸与卓越商贸的合资,在引进民营资本、工业资本上实现突破,更在国有资本不绝对控股上迈出一大步;尚未改制的企业已经制订了公司制改造的时间表;已经改制的企业正在筹划新一轮股份制改造或探索对外合资,老体制的“冰山”正在加快消融。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体制改革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要求我们增强大胆试、大胆闯、敢于“趟深水”的勇气,敞开对外开放的胸怀,而且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一企一策,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抓紧时机,力争在三年内推进集团各企业基本完成体制创新,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二、敢于破解资源分散难题,加快推动集团整体运作
科学发展是经营布局统筹规划、要素资源合理配置、创效功能有机组合、竞争优势集中发挥的先进发展模式。一商集团几十年积累的经营资源比较广泛,包括百余万平方米土地设施、产业链中的上下游、各类经营资质、各类专业队伍等,既是构成集团现有发展规模的物质基础,也是各企业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的比较优势。但这些资源长期处于多头占有、分散管理、浪费使用、低效运营状态,很难摆脱几个怪圈:新企业与老企业的资产长期剪不断、理还乱;大类商品交叉、市场重叠、同业竞争现象长期止不住;企业之间的资源互通、互动、互补、互益长期推不动;与更大更优社会资源的结合长期做不成。不仅